第142章 直生罔免 生存的道义根基(3 / 9)
的笔下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海瑞:抬棺死谏的孤绝之直。
明朝嘉靖年间,海瑞目睹朝政腐败,备好棺材,向嘉靖帝呈上《治安疏》,直言“陛下之误多矣”
。
这份奏疏字字铿锵,直指皇帝的过失,吓得嘉靖帝将其扔在地上,却又不得不承认“此人可方比干”
。
海瑞的“直”
,是不避权贵的孤绝,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决绝。
他虽然一生仕途坎坷,却赢得了百姓“海青天”
的赞誉,让“直”
在民间生根芽。
这些直者的人生,或许充满坎坷与苦难,却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暗河。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直生”
虽然艰难,却能获得越肉体存在的精神生命,这正是“直”
的荣光所在。
五、“罔免”
的侥幸与祸患:乱世中的投机者结局
那些依靠“罔”
而生存的人,看似幸运地避开了灾祸,获得了一时的利益,却终究逃不过“幸而免”
的宿命。
他们的结局,或身败名裂,或内心崩溃,印证了“罔”
的生存方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吕不韦:权倾朝野后的饮鸩自尽。
吕不韦凭借“奇货可居”
的投机,扶持秦庄襄王上位,一度权倾朝野。
他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试图用文化包装自己的政治野心,却因嫪毐之乱牵连,被秦始皇罢相,流放蜀地。
在流放途中,吕不韦饮鸩自尽,结束了他充满投机的一生。
他的“生”
,确实依靠智谋和手腕避开了许多危机,却最终没能逃过“罔”
所带来的祸患,印证了“侥幸”
的不可靠。
安禄山:叛乱称帝后的众叛亲离。
安禄山凭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谄媚,一路升迁,成为三镇节度使。
他以“清君侧”
为名动安史之乱,一度占领洛阳、长安,自立为帝。
但这种依靠背叛和欺骗建立的政权,终究是空中楼阁。
安禄山晚年失明,性情暴躁,最终被儿子安庆绪所杀,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他的“生”
,是典型的“罔免”
——靠叛乱获得帝位,却在内部的猜忌和背叛中走向灭亡。
和珅:富可敌国后的狱中自缢。
和珅凭借乾隆帝的宠信,利用职权大肆贪污,聚敛的财富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他精于算计,善于讨好乾隆,一次次避开了御史的弹劾,堪称“罔”
的高手。
但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立即下令抄家,和珅被赐狱中自缢。
他的“生”
,在几十年间靠着投机取巧和阿谀奉承“幸而免”
,却终究在新帝的清算中轰然倒塌,印证了“罔”
的生存不过是暂时的侥幸。
这些投机者的结局表明:“罔”
所能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安全和利益,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却经不起海浪的冲刷。
一旦支撑“罔”
的外部条件消失,灾祸便会接踵而至,这便是“幸而免”
的本质——不是真正的安全,只是灾祸尚未降临。
六、孔子的“直道”
实践:周游列国中的坚守与智慧
孔子一生践行“直道”
,却并非不懂变通的迂腐。
他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既坚守“直”
的本质,又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