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克己修身失之者鲜(2 / 7)

加入书签

高度达的农业文明。

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曾通过“ana”

信仰体系约束砍伐树木的行为,用宗教禁忌保护生态环境,尽管最终因外部因素打破平衡,但这种早期生态约束的智慧仍值得深思。

在非洲马里的多贡部落,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年龄等级制度”

,通过严格的年龄层级约束成员行为,从青年的成人礼到长老的决策权力,每个阶段都有明确规范,这种延续千年的社会约束体系,维系着部落的和谐与传承。

这些跨越时空的实践,印证了“约”

是人类文明展的基石。

历史长河中,那些因“约”

而成就非凡的人物,如璀璨星辰照亮夜空。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生信条,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他在杭州任职时,面对谷价飞涨危机,创造性地采取“以粮价促商运”

策略,既解决民生问题,又维护市场秩序。

范仲淹卸任时,百姓夹道相送,哭声震天,他用一生的自律与担当,诠释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情怀。

在范仲淹的书房里,悬挂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的自勉对联,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廉洁自律的准则。

他在《岳阳楼记》中描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境界,正是自我约束的精神升华,这种精神穿越千年,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

据《宋史》记载,范仲淹晚年病重时,仍不忘推动地方教育,将皇帝赏赐的五百两黄金悉数捐出,用于修缮应天,他以生命最后的力量践行着“约”

的崇高境界。

在范仲淹治理杭州期间,曾遭遇严重旱灾,他不仅约束官府开支,带头节衣缩食,还巧妙利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灾民修缮水利工程,既缓解了饥荒,又为当地留下了长久受益的基础设施,这种将“约”

与智慧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堪称古代为官者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在朝堂之上,面对权贵的拉拢,始终约束自己坚守正道。

他多次上书弹劾贪官污吏,即便因此屡遭贬谪,也从未动摇,这种对原则的坚守,让他成为北宋政坛的一股清流。

在范仲淹幼年时期,寄居寺庙读书,每日仅以稀粥为食,划粥断齑却不改向学之志,这种在贫寒中对自我的严格约束,早已为他日后的人生格局埋下伏笔。

晚清名臣曾国藩出身普通耕读家庭,凭借强自律成为中兴名臣。

他一生坚持写日记,对自己的过错毫不留情地批判;严格遵守“早起、勤读、谨言、慎行”

准则,即使军务繁忙也从未懈怠。

在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时,他约束自己保持冷静,在营帐中彻夜分析战局。

曾国藩不仅严于律己,还以儒家伦理道德写下《家书》约束家族成员。

他每日必做“日课十二则”

,从早起、读书到谨言、保身,每一项都严格执行。

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他曾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种对自我近乎苛刻的约束,不仅成就了他个人,更塑造了曾氏家族绵延数代的家风。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初期,面临兵源素质参差不齐的难题,他通过制定严格的营规,从作息时间到训练标准都做了细致规定,甚至亲自编写《爱民歌》约束士兵行为,这种将“约”

贯彻到治军每一个细节的做法,为湘军战斗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面对复杂的外交局势和民众的激愤情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