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破解 色难 探寻孝的真义(2 / 7)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强调父子之间既要保持亲密的关系,又要注意分寸,子女对待父母不能过于随便,要始终保持恭敬的态度。
《温公家范》也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之事亲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之事亲也,尽力以致养,敬心以安之。”
进一步阐述了孝子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让父母心情愉悦,安心顺遂。
在《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更是从日常行为规范的角度,对子女如何践行孝道,包括保持良好的态度,做出了明确的指引。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在许多古老文明中,都存在着类似对子女尊敬父母的要求。
比如在古埃及,子女对父母的敬重被视为神圣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子女需以谦卑和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这种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对孝道的重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色难”
之难:历史与现实的困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色难”
这一难题始终困扰着人们。
在古代,尽管封建礼教对子女的行为规范有着严格要求,但在日常生活中,要长期保持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依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二十四孝》中,不乏为尽孝而付出诸多努力的故事,然而即便如此,要做到“色难”
也并非易事。
比如,王祥卧冰求鲤,为了给继母捕鱼,寒冬时节赤身卧于冰面,其孝心令人感动。
但在日常生活中,要始终对继母保持和颜悦色,克服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隔阂,想必也是极为艰难的。
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虽体现了郭巨对母亲的孝顺,但背后也反映出在艰难生活条件下,做到物质供养与精神关怀兼具的不易。
在现代社会,“色难”
之难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这使得许多人在忙碌中忽略了对父母精神层面的关怀。
回到家中,身心俱疲的子女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父母的态度变得不耐烦,更不用说和颜悦色了。
此外,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代沟问题愈突出,子女与父母在观念上的差异,也容易引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增加了做到“色难”
的难度。
现代社会中的“色难”
困境剖析
工作压力与陪伴缺失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许多人为了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导致他们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有时间相处,也常常因为身心俱疲而难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态度。
以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为例,他们每天早出晚归,通勤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回到家中已经精疲力竭。
面对父母的关心问候,有时不仅没有耐心回应,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脾气。
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展机会,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与父母见几次面。
每次相聚,短暂的时间里还要处理各种琐事,根本无暇顾及父母的感受,更难以做到和颜悦色。
比如,小李在外地工作,每年春节才能回家。
回家后,除了走亲访友,还要忙着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对父母的陪伴少之又少。
父母想和他多聊聊天,他却总是敷衍了事,甚至因为父母的一些唠叨而表现出不耐烦。
还有小张,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
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也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机,对父母的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