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悟诗思无邪品文化真意(1 / 7)

加入书签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这一简洁而深邃的论断,如同一把精妙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理解《诗经》这座古老文学宝库的大门。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诗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散着迷人的光芒。

而“思无邪”

三个字,恰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诗经》中那三百余篇诗歌串联起来,揭示出其核心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宫廷贵族的祭祀、宴饮,到普通百姓的劳动、爱情,从对战争的描述,到对自然的赞美,无所不包。

然而,孔子却用“思无邪”

这一高度凝练的表述,对《诗经》的思想主旨进行了概括。

“思无邪”

,从字面意义理解,“思”

在《诗经》中多作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无邪”

则指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但深入探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

它意味着《诗经》中的诗歌,无论是描绘何种生活场景、表达何种情感,都源自人们最本真、最质朴的内心,展现出一种纯粹而真实的思想境界。

在《诗经》的爱情诗篇中,“思无邪”

的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邶风?静女》中描绘了一对恋人的约会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中的男子赴女子的约会,却不见女子身影,急得“搔踟蹰”

,那种焦急与期待的心情跃然纸上。

女子出现后,赠送男子彤管和荑草,男子满心欢喜,并非因为礼物本身的珍贵,而是因为这是心上人所赠。

这诗将男女之间纯真无邪的爱情刻画得生动形象,没有丝毫的做作与虚伪,完全是自然情感的流露,正是“思无邪”

的生动诠释。

它展现了人类爱情中最本真的一面,那种对爱情的向往、期待与珍视,毫无杂质,纯粹而美好。

再看《卫风?氓》,这是一弃妇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遗弃的悲惨遭遇。

女子在回忆自己的婚姻经历时,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悔恨、痛苦以及对不公平命运的控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她没有掩饰自己的情感,无论是曾经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还是如今被抛弃后的痛苦与决绝,都以直白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真实的情感抒,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女子内心的波澜,也体现了《诗经》“思无邪”

的特点。

它让我们看到,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不幸时,人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不隐瞒、不粉饰,展现出人性的真实与坚韧。

《诗经》中的农事诗同样体现了“思无邪”

的思想。

《豳风?七月》详尽地描绘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过程,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