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1章 局 跨代际的技术接力(2 / 4)
量子优化ai,”
年轻工程师的指尖划过模型中闪烁的算法节点,“它能实时分析苔藓、微生物、拟态植物的共生数据,做出越人类短期利益的决策。”
模型演示中,ai在模拟辐射风暴时自动牺牲了一小块人类种植区,保住了整片微生物栖息地,这个决策让台下的老一辈专家出倒吸冷气的声音。
王强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急促敲击,调出该方案的风险评估报告。
当“ai失控概率o37”
的红色数字弹出时,他抬头看向陆田野:“你们有没有想过,当机器掌握生态生杀权,人类将沦为文明的旁观者?”
他的腕表突然出蜂鸣,投影出祖父1999年的警示笔记:“技术解放人类的前提,是永远保留最终决策权。”
控制台的历史数据同步展开,2o24年神经镜危机中ai误判导致的伤亡数字,与年轻团队方案中的乐观预期形成刺眼对比。
陆玄的玉琮模型在辩论中突然出急促绿光,神经科学家调出方案的符号学分析:“你们的ai决策逻辑里,‘人类优先级’参数被设置为可调节变量?”
他放大的代码片段中,玉琮形的伦理锁出现细微裂缝,“林念默设计的符号学防火墙,核心就是‘人类不可退让的生存底线’,你们这是在松动文明的根基。”
台下响起议论声,展中国家的观察员举牌质疑:“如果ai判定某个地区的人类活动威胁生态,是否会强制驱逐?这违背了联盟的普惠原则。”
林小宇的星系图突然投射出火星实地数据,红色土壤中,周星辰培育的苔藓与本地微生物形成的共生圈正在扩张,而这正是ai自主决策的结果。
“我们的‘去人类中心’不是放弃主导权,而是建立更平等的共生规则。”
年轻科研者调出模拟视频,当ai检测到人类采矿活动过度时,会先提出生态补偿方案,而非直接禁止,“就像祖父说的,宇宙中没有绝对的中心,只有动态的平衡。”
视频里,ai生成的补偿方案精确到每株植物的移栽位置,数据来源于月球监测网47年的生态积累,说服力让议论声逐渐平息。
秦烽的全息影像再次亮起,局长调出749局最珍贵的“银盒子”
档案——1974年初代成员与计算机专家的辩论录音。
磁带的滋滋声中,年轻的秦烽与同事争论“是否该让机器参与核威慑决策”
,最终结论赫然写着:“信任技术,但永远保留人类的否决权。”
“你们的方案需要这个‘终极否决权’补丁。”
老局长的手指点向屏幕,玉琮符号生器突然投射出新增的伦理条款,“就像这玉琮的缺笔纹路,要给人类智慧留出生长空间。”
联合模拟验证在争议中启动。
控制中心的巨型屏幕被分割成三个区域:左侧是老一辈设计的“人类主导模型”
,中间是年轻团队的“ai协同模型”
,右侧是火星实际生态数据。
当模拟进行到第17天,强辐射风暴袭击虚拟基地时,人类主导模型因决策延迟导致37的苔藓死亡;而ai协同模型在o12秒内提出移栽方案,同时预留了人类专家的审核时间,最终损失控制在7。
更惊人的是,ai在决策过程中引用了林昭远2o19年的生态日志、王启年1999年的量子优化算法,甚至陆玄未表的神经伦理论文,形成跨时代的智慧融合。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接力。”
王强看着屏幕上重合的曲线,突然将机械表放在周舟手中,“祖父说过,好的传承不是保留权力,是让理念长出新的枝芽。”
腕表在年轻工程师掌心微微震动,自动同步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参数,“它记录的不仅是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