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少年义气(1 / 2)

加入书签

客至桃坞荷风暖,少年意气话传承

中都来的马车在荷香里停在桃坞门口时,小安正蹲在荷塘边数莲子。青石板路上的车辙印还带着尘土,混着望海镇方向飘来的麦香,在蝉鸣里漾开一种新鲜的热闹。车帘掀开,先跳下来个穿着藏青长衫的学子,背着半旧的书箧,眼睛瞪得溜圆,望着满院的桃树和荷塘,嘴里喃喃着“果然和张校尉说的一样”。

张校尉随后下车,铠甲在日头下泛着冷光,却掩不住眼角的笑意。他身后跟着五个学子,最大的不过十六岁,最小的才十岁,都背着书箧,脸上带着旅途的倦色,眼神却亮得像浸了荷露的星子。

“林羽老弟,许久不见!”张校尉大步走进院,笑声震得桃叶簌簌落,“我把这些娃娃带来了,让他们好好学学,什么是真正的江湖。”

林羽迎上去,握着他的手,掌心的薄茧相触,是久违的熟稔。“一路辛苦了。”他往院里让,“婉儿和阿依早备好了荷花茶,冰镇着,解解暑气。”

李逸尘不知从哪冒出来,手里还攥着个刚摘的青桃,往张校尉手里塞:“尝尝这个,酸得提神!中都的战事都平了吧?上次信里说的流寇,解决了?”

“早解决了!”张校尉咬了口青桃,酸得眯起眼,却笑得更欢,“多亏你们寄来的灵犀草粉,防瘴气效果好得很。现在中都太平得很,百姓们在城隍庙前的空地上种了片桃林,说是要学你们桃坞,把日子过成花。”

苏长风拄着拐杖从廊下走出来,张校尉连忙上前行礼:“苏先生安好?学生给您带了中都的新茶,是前几日雨前采的,您尝尝。”

“有心了。”苏长风笑着点头,目光落在那些学子身上,“来,都过来,让老夫看看。”

学子们怯生生地围过来,最小的那个还攥着衣角。阿依抱着芦笙跑过来,银饰叮当作响,倒比他们先自在起来:“我给你们吹《迎客调》吧!阿爸说,客人来了要奏乐,才是待客之道。”

芦笙声起,清亮婉转,像山涧的泉水漫过青石。荷塘里的荷花仿佛也被惊动了,花瓣轻轻颤动,落下几滴露珠,砸在荷叶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学子们看得入了迷,脸上的拘谨渐渐散去。

林婉儿端着茶盘从厨房出来,青花瓷碗里盛着碧色的茶汤,浮着两朵半开的荷花。“请用茶。”她把茶碗分到学子手里,指尖触到其中一个女学子的手,那姑娘脸一红,连忙道谢,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这是荷花茶,用今早刚摘的荷花窨的。”林婉儿笑着解释,发间的银桃花簪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喝着解腻,还能安神。”

午后,李逸尘带着学子们去后山认草药。他指着一株灵犀草,得意地说:“这玩意儿厉害得很,能防瘴气,还能治蛇毒。上次在苗寨,阿依她阿爸就用这个救过我……”

学子们听得入了迷,拿出纸笔来记,最小的那个还学着李逸尘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灵犀草的叶子,被绒毛刺得缩了手,引得众人笑。

林羽则带着张校尉去看玄清道长的坟。无字木牌旁的蒲公英已经结了籽,被风吹得四处飞,像无数个白色的小伞。“道长生前总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护着身边的人好好过日子。”林羽望着木牌,声音轻得像风,“现在看来,他说的是对的。”

张校尉叹了口气,伸手拂去木牌上的尘土:“去年平定流寇时,我总想起道长的话。那些百姓哭着喊着要报仇,我说,不如种片桃林,看着花开,比记着仇恨强。现在那片桃林长得好得很,孩子们总在树下读书,笑声能传到街尾。”

林婉儿和阿依在厨房帮张婶准备晚饭。阿依学着擀面条,面团在她手里歪歪扭扭,像条没睡醒的蛇;林婉儿则教那个女学子绣荷花,丝线在布上穿梭,很快便勾勒出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姐姐,你们真的去过苗寨吗?”女学子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