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共此宵(2 / 3)

加入书签

拍大腿,“对了!望海镇的王掌柜说明日送新腌的鲅鱼来,说要跟我们换两坛桂花酒,给他儿子做满月酒。”

“该多送他一坛。”林羽笑着说,“去年他儿子出生时,我们正在南疆,连杯喜酒都没喝上。”他看向林婉儿,“明日让张婶做些桃花酥,一并送去当贺礼。”

“我这就去备料。”林婉儿起身往厨房走,裙角扫过阶前的桂花,留下串细碎的香。月光透过桂树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影,银桃花簪与发间的金桂相映,像幅流动的画。林羽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在苗寨的吊脚楼,她教阿依绣桃花时,也是这般低头浅笑的模样,心尖像被桂花香浸过,泛起丝丝甜意。

厨房里很快传来研磨米粉的声音,沙沙的,混着远处的虫鸣,格外安心。李逸尘不知从哪翻出副旧骰子,拉着小安玩“猜单双”,输了的要被弹脑门。小安总输,却笑得格外欢,脑门被弹得通红,像沾了胭脂。苏长风坐在石凳上,借着灯火翻看玄清道长的手札,时不时用指尖轻点书页,像是在与故人对话。

林羽走到书房门口,望见墙上挂着的中都地图,城隍庙的位置被用朱砂圈了个小圈,旁边写着“学堂”二字,是苏长风的笔迹。他想起张校尉信里说的,学堂的孩子们总爱围着那块无字木牌唱歌,说那是守护他们的神仙爷爷。心里忽然敞亮——所谓守护,从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像这桂树结果、桃花年年,把念想种在土里,等着后人浇水施肥,长成参天大树。

“林羽哥,快来!逸尘哥赖皮!”小安的叫声从院中传来,带着孩童的清亮。

林羽转身回去时,正见李逸尘把骰子藏在手心,被小安揪着袖子不放,两人闹作一团,桂花糕的碎屑落了满地。苏长风在一旁笑,手里的手札摊在膝头,页脚微微卷起。林婉儿端着盘刚烤好的芝麻饼出来,见此情景,无奈地摇摇头,眼里却满是暖意。

夜渐深,桂香在微凉的空气里愈发浓郁。李逸尘和小安早已靠在石凳上睡熟,小安的手里还攥着半块桂花糕,嘴角挂着甜甜的笑。苏长风被扶回卧房时,还不忘叮嘱林羽:“玄清道长的手札里夹着张药方,是治风湿的,明日让婉儿抄给灵隐村的老妪。”

林羽和林婉儿坐在廊下,收拾着杯盘。月光像层薄纱,笼着满院的桂树与沉睡的人,远处的池塘里,蛙鸣已歇,只有秋虫在草丛里低吟,像在唱支温柔的摇篮曲。

“你看这桂花。”林婉儿忽然指着枝头,那里有朵迟开的桂花,在月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明明知道过几日就要落了,还是拼尽全力地开,多傻。”

“不傻。”林羽望着那朵花,声音轻得像月光,“它知道自己的香能留在酒里、糕里,留在我们心里,这就够了。”他转头看向她,目光落在她发间的桂花上,“就像有些人,有些事,哪怕只陪我们走一程,也能暖一辈子。”

林婉儿的脸颊在月光下泛起微红,低头捻起片落在膝头的桂花,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想起在蚩尤台,林羽将太阳玉佩塞进她手心时的温度;想起在中都城隍庙,他挡在她身前挥剑的背影;想起无数个寻常的日夜,他看着她时,眼里藏不住的暖意。这些画面像串用桂香穿起的珠子,在记忆里闪闪发亮。

灶房的灯火还亮着,张婶在收拾明日要用的面粉,木盆碰撞的声音远远传来,带着踏实的烟火气。林羽望着那点暖黄的光,忽然觉得,这桃坞的故事,从来不是他们几个人的,而是灵隐村的老妪、望海镇的王掌柜、苗寨的阿依,还有那些素未谋面的学堂孩童,一起写就的。就像这桂花酒,少了谁的手艺,都酿不出这般醇厚的滋味。

他站起身,往厨房走去:“我去帮张婶劈些柴,明日好用。”

林婉儿望着他的背影,发间的桂花轻轻颤动。她知道,今夜的桂香会落在酒坛里,落在糕饼上,落在每个人的梦里,而明天太阳升起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