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元神!元神!(2 / 3)

加入书签

是不如多省一事来得悠闲自得。

虽是山中人,亦多山下之事。

温言心若菩提,念若古井。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这也是温言的道念:以【道】处事,天下万物无不乐往。因为往而会得到根基、生命力,与他物不相伤害,祥和安定。

美名、盛乐、佳肴之属,都能令过客驻足。可是,表达【道】的语言却淡而无味。【道】视之而看不到其形态,听之而闻不到其声音,但从【道】身上汲取的能量却永不穷尽!

这样的道念很符合全真一脉的法理,但在如今的龙门山上,各家相争,就多了许多争辩,为了辩而辩的争辩。

至此,温言便也有些意兴阑珊了。

行止由心,而今来此龙门山的多数人都有其目的性,自然会影响了其此时的心念。

或许其本身乃是有道高真,至少此时,其心不纯,温言也就觉得不足与言了。

有道?无道?本就是个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尺寸长短罢了。

人在山中,心在山中。温言便是此间无事神仙,心境自然超迈俗流。这俗流,指的就是各家有心之人。

此际山中纷扰,温言观之若清泉流石,不着一迹。

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网名——欲辨已忘言。

这个网名出自中古晋时的桃园隐士陶潜真人的一首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是啊,她如今似是真能做到【心远地自偏】了,也终于是真的【欲辨已忘言】了……

忘言。

就在山中群修熙攘之间,时日流转。

大家都在等待着太初真人入龙门洞天的后续发展,这发展也终于到来。

当太初真人冲破旧日一切的枷锁,迈出了他的终极一跃,便是亘古深邃的龙门洞天也无法遮掩独属于他的异象。

功行至此,本也就不需要再遮掩了。

先天教!太初子!证元神于龙门山!

以龙门山为中心,周遭三千里之地,忽然虹彩漫天,其中隐约幻化出天人飞升的奇景。

元神异象第一重——霞举飞升!

龙门山上,所有人都停止了自己此刻的言语,静默观礼着太初真人的证道之礼。

这是天地对其的致礼。

证道元神,天地景从,为霞满天,为天人喝!

七彩明媚的虹霞在天际闪耀,伴随着天地间灵机的涌动,聚拢而来的磅礴灵机提供了灵境大能驻世的根基——太初真人,现身现世。

在其身后,一扇隐约浮现的门户若隐若现。

与之对应,天地间自虚无中也显现出了一扇门户。

在场群修无不是饱览道经之辈,在心中已是道出了这扇门户的根底。

元神异象第二重——洞天之门!

法境造化福地,灵境开辟洞天。这是流传于新朝修行界中的一个基础修行知识。

但这并非意味着法境巨擘必定可以造化出一方福地,灵境大能也并非都能开辟属于自己的洞天。

真正能做到造化福地、开辟洞天的巨擘大能,才是少之又少。

此时天地,浩荡的空间之力缠绕在太初子的元神异象——洞天之门周遭,其明明是显化于现世,却仿佛与现实重隔了无数世界。

事实也确实如此,显化的洞天之门乃是此方天地空间大道的投影。

其本质是虚幻的。

但修行本就是借假修真,所以太初子行动了,天人道力绽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