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虚瘀相搏者当分日而治,一日补其虚(3 / 6)
/p>
“新加坡天气热就不怕冷”方言转向韦子禹问道:
“你们家会开空调吧”
韦子禹一怔,他说道:
“开的!从小雪第一次怀孕后,我们家就专门换装了德国的世图兹。”
“是不是常吃生冷”方言又问道。
“也不是经常,天气热的话偶尔。”
方言指着医案上姜雪的舌象:
“舌淡白本身就是虚寒体质,再加上长期冷饮空调,等于往‘胞宫’里灌冰水。”
“寒气遇血则凝,就像冬天水管里的水会结冰,她这冲任二脉的血也是‘半冻状态’,胎儿就像种在冰地里的庄稼,怎么可能长好”
韦子禹张了张嘴。
还没说话,方言就对着姜雪说道:
“还有啊,活动少不代表气虚不存在。”
方言拿起桌上的茶杯晃了晃,“就像这茶杯,空着的时候拎起来很轻,装满水就沉了,她怀孕后胎儿就是‘水’,气虚的人平时感觉不出来,一怀孕就像空茶壶突然装了水,马上就‘拎不动’了,表现为气短、下坠感,这就是‘气不摄胎’的先兆。”
他特意重新抽出刚吃的检查报告,翻开香港报告中“宫颈内口松弛”的页脚。
“这上面西医说要环扎宫颈,本质上就是用外力代替‘气’来固胎,但如果不把气虚的根本解决,就像用绳子捆住漏水的袋子,还是治标不治本。”
“这就是排除外力,三次流产的病理基础,尤其后两次无症状流产。”
“姜女士觉得‘没大毛病’,恰是最大的问题!身体早已通过疲劳、怕冷发出求救信号,却被误以为‘正常’,她的想法也掩盖了内在病机,还有,反复怀孕也会加重虚损,你们从第一次就没恢复好,这种长期忽视气血耗损,就像是油尽灯枯却不停添火……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吧”
这下三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韦子禹问道:
“那……那应该怎么办”
方言说道:
“当前必须双管齐下:化解下焦血瘀,疏通冲任二脉阻滞,接着大补气血,否则即使无人动手脚,虚瘀未除,下次怀上仍然可能会因为土壤贫瘠难留苗!”
方言这话说完,就开始写起了处方来。
不过这次他写的方子有些不一样。
他开了两个方子。
处方一:党参15g,云茯苓6g,炒白术6g,当归身10g,炙黄芪20g,熟地黄15g,白芍6g,丹参15g,柏子仁10g,柴胡3g,桑寄生15g,炙甘草5g。
处方二:菟丝子15g,川枸杞子10g,女贞子10g,覆盆子10g,川杜仲15g,仙灵脾15g,当归身6g,何首乌15g,红枣10g。
方言要让患者一、二方药交替服用。
这个治疗方法很少见人用,不过最早在《素问标本病传论》里就提出了:“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方言这两个处方其中处方一以健脾益气、活血疏肝为主,侧重改善气血生成与运行。
处方二以补肾填精、阴阳双补为主,侧重固摄冲任、温养胞宫。
用的中医里的“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的治疗原则,且兼顾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
这两个处方匹配姜雪气血两虚为本、下焦血瘀为标、兼肾阳虚损的复合病机,且规避了其体质禁忌。
双方案交替服用的设计,既避免单方久服弊端,又形成补气血,化瘀,固肾的协同治疗链,这是妇科里“分期论治”的流产调理原则。
清代妇科圣手,傅山的《傅青主女科》里,就喜欢有这种交替疗法。
傅山在《产后篇》强调:
“虚瘀相搏者,当分日而治,一日补其虚,一日攻其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