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濠江大佬背后的大佬,治标不治本的困局(二合一章)(2 / 9)

加入书签

确立濠江金融自主权。

    此举也使何先生迅速跻身濠江商界核心圈,被誉为“濠江金融奇才”。

    后来马万祺更是通过人脉,将何先生引荐给澳葡政府核心人物时任经济局长的罗保,使何先生在1955年成为濠江政府会议华人代表。

    这时候马万祺先生已经和内地延安有联系了。

    同年通过马万祺引荐,何先生还结识地下党员柯麟医生,共同改组镜湖医院为爱国医疗阵地。这成为何先生与内地建立联系的起点。

    1946-1956年间,马万祺联合何先生垄断当地地下黄金交易,通过黄金走私,外汇兑换,银行洗白的闭环模式,十年间积累原始资本。

    同时他还创办医院,主要提供免费医疗救助,1978年镜湖医院已发展为濠江最大慈善医疗体系。

    他还捐建濠江中学,推行爱国教育。

    创办《濠江日报》传播改革开放理念,成为舆论引导者。

    二者共同投资公共汽车、自来水、石油等民生领域,形成“马家主政、何家主商”的格局。

    1952年合资成立濠江公共汽车公司,何先生在马会长帮助下持股51%。

    何先生曾公开表示:

    “若无马公提携,我不过是街头的难民商贩而已。”

    马万祺对何先生的提携贯穿金融赋权、政治引荐、商业协同三大维度,堪称其濠江事业版图构建的关键推手。

    这种“贵人”关系不仅改变个人命运,更深刻塑造了濠江近代经济政治格局。

    马万祺在20世纪50年代已跻身濠江商界顶级阶层,掌控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发掘并培养何先生成为濠江华人领袖,助其执掌大丰银号,奠定濠江金融自主权。

    这位后面还在改开后,主导扩建广珠公路并新建4座跨江大桥,打通珠江三角洲经济动脉。

    他德高望重,被誉为“濠江第一大佬”,声望超越后世何鸿燊等知名人物。

    所以之前来的时候,卫生部领导说的“这家和霍家司徒家差不多”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只是之前方言先入为主,认为来的人是何家的。

    毕竟方言上辈子,濠江有名的可不就是老何家嘛,两个老何家都挺有名的。

    反倒是老马家在濠江没什么人提起。

    这里面当然也和这些后人有关系。

    看着眼前这位马有信先生,方言对他真是没一点印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