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宫墙内外(3 / 4)

加入书签

个安身立命之所。

长长的队伍缓慢向前蠕动,轮到她们时,李嫂照例询问:“姓名?籍贯?家中情况?”

长乐郡主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刻意模仿的怯懦:“民妇……王氏,这是妹妹巧儿。

我们……我们是从南边逃难来的,丈夫……他几年前在南边战场上……没了……”

说着,长乐郡主眼圈微微红,一旁的赵巧儿更是适时地抽泣了两声。

李嫂并不认识她们,看着她们虽然穿着破旧,但细皮嫩肉,尤其是那双手,不似常做粗活的样子,心中也略有疑虑。

但听她们说得凄惨,又是“阵亡将士”

遗孀,又是一路逃难而来。

一时间,李扫的心肠便软了下来。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可怜人太多了,或许是哪家破落的小户女子吧。

她例行公事地又问了几个关于纺织的简单问题,见她们虽不熟练,倒也勉强能答上几句基础,便叹了口气,在名册上记下了她们的信息。

“好了,进去吧。

会有人带你们去临时住处,明日开始训练。

记住了,在这里,肯吃苦,就有活路。”

李嫂温和地叮嘱道。

长乐郡主和赵巧儿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连忙道谢,低着头,跟着引路的妇人走进了铺面的后院。

混入这群为生计奔波的妇人之中,她们曾经尊贵的身份暂时被掩盖。

她们必须也像那些普通的妇人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另一边,皇宫内。

与宫外如火如荼的生机相比,皇宫大内,虽四处金碧辉煌,却难免显得有些沉寂。

最初的几天,韩蕾确实过足了“皇后瘾”

她兴致勃勃地用婴儿车推着两个成天吃了就睡的宝贝,如同游客参观故宫一般,将偌大的皇宫逛了个遍。

从庄严肃穆的前三大殿,到曲径通幽的御花园,从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到波光粼粼的太液池畔。

置身于古代帝王生活的地方,每一处宫殿,每一件摆设,都让她感到新鲜。

她所经之处,宫女太监们见到她,无不屏息凝神,恭敬地跪地口称“皇后娘娘千岁”

,这种极致的尊荣,确实让人有一瞬间的迷失。

可再华美的牢笼,终究是牢笼。

不过七八日光景,韩蕾就把能逛的地方都逛完了。

随后的日子,便陷入了日复一日的循环。

每天睁开眼,看到的都是同样的红墙黄瓦,同样的雕栏玉砌。

宫人们伺候得无微不至,洗漱、梳妆、用膳……所有事情几乎都不需要她动手,连抱孩子都有专门的奶娘和嬷嬷,她除了喂奶和逗弄孩子玩耍的那片刻时光,竟清闲得有些抓毛。

嬷嬷们开始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教导她各种宫廷礼仪。

如何行走,如何落座,如何用膳,如何接受命妇朝拜……各种繁文缛节,枯燥至极。

她去给慈祥的老夫人请安,或是与性子活泼了些的赵灵儿聊聊天,便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社交活动”

而赵樽,作为新朝皇帝,要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

他不仅要稳定朝局,安抚旧臣,提拔新锐,更要将他与韩蕾在苍州实践的那一套展模式,结合大景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全国。

每日奏折如山,召见臣工不断,常常忙到深夜。

除了晚膳后雷打不动陪韩蕾去库房“补充库存”

的那段时光,夫妻二人能安心说说话的时间都大大减少。

韩蕾理解他的忙碌,但理解并不能完全驱散内心的空虚与躁动。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也为了给这个古老的王朝注入一些未来的知识,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