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把天戳了一个大窟窿(1 / 3)

加入书签

关于秦逸飞这堂课的讨论,在秦店子乡中学讨论了许久。

以副校长刘希望为的十几个人,认为秦逸飞随意否决教科书上的观点过于草率。

至于秦逸飞提出来的观点,没有经过有关部门论证审核,直接就教授给学生,也是极不恰当。

如果后来证明,秦逸飞的观点确实错了,他这样做,岂不是误人子弟?

同时,他们认为秦逸飞的教学方法太不严肃。

虽然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课堂秩序却遭到了破坏,是不是能够提高教学成果,还值得商榷。

而索莉却不这样认为。

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

学习相对做游戏和看小说来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

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像做游戏看小说那样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有明显地提高。

寓教于乐并没有什么不好。

至于说秦逸飞的讲课方式破坏了课堂秩序,索莉认为刘校长等人把问题本末倒置了。

好的课堂秩序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绝对不能搞成削足适履,为了维持所谓课堂秩序却要牺牲教学质量。

至于说秦逸飞给学生灌输错误知识,误人子弟,那纯粹是扣帽子、打棍子、装袋子、抓辫子,是在搞“文革”

那一套。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一古诗的理解,一千个人,也就有一千种理解。

让学生多了解学习几种解释,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什么不好?

支持索莉这种观点的,只有少数几个年轻教师。

他们不仅人数少,而且还人微言轻,很难和刘希望那伙人抗衡。

只因为校长赵文庵倾向这一观点,才使双方战成了平局,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谁也不能说服谁。

最后双方共同约定,等期中考试时,以成绩定输赢。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很快,秦逸飞已经在乡中学代了一个月的课。

秦太迟陶春英夫妇已经把各类蔬菜种子卖了一个七七八八。

大部分品种卖绝了,即使有剩余的那一小部分,也是剩下寥寥无几。

最后算账,这段时间他们竟然又挣了两万多。

两口子自然喜得合不拢嘴。

秦逸飞在进货的时候非常谨慎。

因为蔬菜种子不像其他商品,今年卖不出明年可以继续卖,只不过压些本钱罢了。

有很多蔬菜种子只能使用当年生产的新种子,像大葱、韭菜、圆葱这一类品种,当年卖不完,第二年就报废了。

就是白菜、萝卜、油菜、香菜、黄瓜等品种,隔年种子也存在芽率低、抗病性差的问题。

总不能卖了一年种子,算下来赚了不少钱,其实只捞到了几百斤的蔬菜种子吧?

这些蔬菜种子既不能吃又不能喝,要它们有什么用?

这蔬菜种子还不同于服装、粮油副食等商品。

像过季服装和临期粮油副食品,卖家收回成本之后,可以低于进价,甚至按进价的80、50乃至30进行大甩卖。

而蔬菜种子,只要过了季节,那就是真的烂大街了,别说降价处理,就是白送也没有人要。

秦逸飞知道,自家卖蔬菜种子赚钱的事儿,根本就捂不住。

他估计,明年就会出现许多家贩卖蔬菜种子的商贩。

市场就那么大,从事的人多了,必然会互相竞争竞相压价,再想有今年这样丰厚的利润,那真是老猫闻咸鱼,休想啊休想!

凡是利润高的行业,都是进入门槛高的行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