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杨承禄的马屁经(2 / 3)

加入书签

p>

似此皆大欢喜,不免进入宾主互吹环节。谷子不太会说场面话,更不喜油腻话,偶尔附和一声沦为旁白音。李尚和杨承禄两个商界大佬你一言我一语相谈甚欢,场面热络的原因是话题为双方共同关心:商界话语权和商人地位问题。

杨承禄感慨虽经万历盛世之时代巨变,但自大明开国始传承下的重农抑商的腐朽思想在广大乡野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旧很有市场,他等商贾担负着商品和货币流通之国本,不应排四民之末。

士农工商,读书、种田、做工、经商者谓之四民。最早出自《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载‘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可见早在西汉就对商业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概念了。故所以真正的商人群体思想上舍末逐本行动上雷厉风行,当为国之栋梁也。商贾有钱有能力,让真正的商人运用数字化来管理国家,定能让大明国一扫官场沉疴积弊,转而让社会高效运转。

知道你梁山看不上东林党,老子我也看不上那些傻缺。以权敛财、假公济私,算特么什么本事!你东林官商咋咋呼呼个屁。就说城里那姓李的混账王八蛋…

借着酒劲,杨承禄一扒湖广省长李标的官衣,二剥其外皮,三抽其筋脉,一通背后大骂兀自不解恨,说起李标时他那咬牙切齿的样子让人相信昌府平日里定遭李标残酷盘剥和恶意弄怂。

好兄弟!今天你我同仇敌忾,李尚认你杨承禄这个好兄弟了。二人乃是偶遇,且杨一开始并不认识李尚,可排除掉其事先打探的嫌疑。杨大骂李标不是人绝非杨氏马屁经的经文,且字字句句皆为心声。

李尚由是感慨道:“梁山之上乃是士,农工商。此士非彼士,指军队士兵,梁山军最受尊崇。其余农工商一以贯之不分高低,至于工和商更是连着读一起念,不分彼此一气连枝。”

杨承禄道:“梁山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农与工商,若硬要论个轻重呢?”

“难说!没饭吃自然重农,如今吃饱饭了…”李尚指着烛台道:“别的不说,如今梁山众用惯了小太阳,哪个还肯回头用油灯点蜡烛的。”

“给我昌府也拉上小太阳。”

接着,谷子和李尚二人一同喊:“我愿追加银子建造(工)电厂。”

有歌舞助兴,有满桌子的佳肴珍馐,此为盛宴。耳听得传来打更梆子一慢二快的响,已经三更半夜了。谷子看了眼手表,现下深夜十一点十分,一顿饭吃了两个多钟头。这一想,倦意汹涌袭来,没忍住打了个哈欠。

那杨承禄眼观四路早看在眼里,于是说道:“承蒙杨部长赏脸不弃,薄酒淡饭竟也从昨日吃到了今天。已是子时,想必人也倦了,就请早些回房歇息。”

谷子笑道:“杨老板有所不知,梁山的计时风俗与内地不同,不计大时只算小时的,一昼夜分24个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之前我也习惯白天称几点钟夜晚称几更,现在不管白天黑夜都管叫几点钟了。内地一昼夜分100刻,我们那儿则为96刻。”谷子指了指自己手腕的表,“我们的一刻,计时15分钟,且在子时四刻就是零点整,才算第二天哩。”

李尚大笑:“正是如此,我初来梁山时,常与曹部长秉烛夜谈到半夜三更。有一次,为子时四刻是否到零点,且究竟是当夜还是第二日起过争执。初到梁山,最犯难的就是计时了,莫说一刻钟稍稍短于梁山的,还要把时辰换算成24小时,还得习惯分钟计时。”

杨承禄觉得新鲜:“24个小时计时,如此说来梁山时刻与西洋钟摆是一样的。杨某不解,何故如此精细分时?”

“我们那儿多的是工厂和机械,机器一旦转起来,就讲究一个尺寸上毫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