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东林党必须死(2 / 3)

加入书签

案子串起来?”

“是三个。就在我从南京出发来施州之日,南直隶应天府驻军数人于一丈之内披甲持械阻挡梁妃娘娘。”

天助我也!东林党作天作地忘乎所以了!许显纯快乐得眉毛都飞了起来,“南直隶应天府指使驻军数人,披甲持械刺杀梁妃未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显然,方先生、方老,配得上这里这个‘君’。此老汉满腹经纶,能够系统化地,按照时间清晰化脉络化全景化施教。这比之前的碎片化接收好太多了。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只要思想路线正确,知识还是越多越好。

方从哲此刻在潇洒心目中已化敌为友,享受到了前首辅应该享受的待遇。潇洒办公室里,小范围会客持续进行中。

“诸位有所不知,合则两利、斗则双输,出自韩鑛、刘一璟之口。而‘两家各具优势’乃钱谦益给加上去的,则言之有理...”

原来是水太凉头皮痒先生,钱谦益官至礼部尚书,富可敌国,苏州拙政园就是他家的。穿越众个个露出会心一笑,庆幸及时出手赢得了徐拂家的芳心,从而彻底扭转了柳如是的悲惨命运。

“呵呵。”潇洒冷笑几声,“我梁山司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东林党死!”

“壮士也!国幸甚,民幸甚!”方从哲离席站立,好生整理一番衣襟,‘啪’一下紧抱拳,向潇洒行大礼。

好,现在缩小打击范围,方从哲将矛头直指东林贼子。

在说东林之前,把目光短暂移向前宋。嗯,就是你们梁山司所说的北宋。北宋一代有旧党:司马光,富弼,韩琦,欧阳修,范纯仁,苏轼。这些人有品格吧有才学吧,私德也不错。可是呢,他们反对王安石改革。宋神宗便问了:“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旧党文彦博让人民群众滚一边去,但总算还知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了东林更进一步:皇帝靠边站,让我们来。让他们来的结果就是东林党垄断社会财富,导致底层百姓赤贫,国家赤贫。

细数东林之所作所为,我们能读到的无非‘无耻’二字。把女人玷污了,是女人不对,因为你体力不如我,所以毁你清白乃是活该。把你玩弄了,你还要为我背黑锅,这叫物尽其用!佩服!

后世对东林党,最为熟悉的就是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方从哲却由此引出不少八卦来。

“诸公皆知写这幅对联的是东林创始人顾宪成,却未必知道这位兄台贡献了一个成语:天高三尺。此君曾在泉州做推官,离任时乡民给了他写有此四个字的匾额,他开始不明就里,后经人解释才明白这是在骂他刮地三尺,地矮了三尺,天可不就高出三尺来。这种人创立的组织,会是什么德行,可想而知。

万历十四年,顾入京谒见大学士王锡爵,他们之间有过对话,从中可以窥见东林党人的骨髓特质。王对顾说:‘你在家乡呆了很久,知不知道近来京城有一件怪事?’顾不知是何怪事。王锡爵说:‘如果朝廷讲一件事是对的,外人必说不对;朝廷讲一件事不对,外人又必说是对的。’顾说:‘我也听说一件怪事。如果外人讲一件事是对的,朝廷必说不对;外人说一件事不对,朝廷又必说是对的。’这个“外人”,便是以东林党为核心的在野官员。”--“关于东林之德行,吾闲居德清县新市...”

言者无心,听着激灵。潇洒思想开起了小差,老头住德清新市镇,不晓得是不是那林家铺子的老熟客哩。

“早肆茶坊常有闲谈,乃编一笑谈。说皇上下诏书用100万两银子修河堤。让阉党修,贪污五十万两,剩下的五十万两用于工程。让东林党人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