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施州卫土家的优良传统(2 / 3)

加入书签

过来,幺妹有时也是要跟随部队出去征战的,筒刀、钩链枪这种战场上的长短兵器也必须掌握。

土家族女性能打真不是扯淡!土家幺妹地位高绝对是真!

想要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必须沉下来静静待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别去学后世的那些所谓砖家,走马观花‘考察’几天回去就能拼凑出洋洋洒洒的论文来。从这点上来讲,穿越众完全有资格集体撰写题为《明晚期恩施州土家族女性地位考》的专着论文。论文开篇点出主旨:我的婚姻我做主,我的身体我做主。

话说土家人从母系社会进化到父系社会的历史不长,母系文化残存在很多方面,尤其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得以彰显。女儿会,表达了恋爱婚姻自由,甭管男方拿得出拿不出彩礼、双方父母同意不同意,找土司或者祭司巫师当证婚人便可如愿以偿。所以你很难找到土家的旷男怨女。婚后成立家庭,不好意思,家里一般女人当家做主掌管财政,当然,权益不白给的,对应有干活生娃的责任义务。所以你去看好了,挺着个大肚子的土家女人还要下地干活,还要在家操持家务。

女人手里有钱,找个情人滋润滋润有何不可哩,老祖宗在天之灵十分理解看着喜欢。在土家传统观念中,不论男女都有婚外情的自由。夫妻过不下去了就分,不过呢,为了充分保障男性合法权益,女性主动要分的,可拿不回当初的嫁妆。

对了,说到嫁妆有必要多提几个字。土家传统婚嫁习俗不谈彩礼只论嫁妆的。绍兴有女儿红,跟土家的女儿罐相比简直上不得台面。女孩自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备下一个陶罐,普普通通如寻常腌菜坛子,却是实实在在的钱罐子,这是为女孩将来出嫁准备的窖藏钱,积年累月攒下一大笔来,待到出嫁时用来打制银首饰。

如此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间乐土到了清朝归土归流后被无情践踏破坏,土家传统婚姻被迫施行汉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为什么要反对鞑满,因为鞑清真的是在大革中华文化命,若非贯穿整个清朝不成气候但风起云涌的反清复明群众运动,中华璀璨文明就整个断送在了鞑清手中,这绝对是人类文明的最惨浩劫,没有之一。

男人娶亲不花钱,女人出嫁倒贴嫁妆,那还不得多娶几个或者结了离、离了结,得人得财岂不美哉!那你可想多了,天下岂有这等美事!

某土家妹子嫁了个土家汉子,婚后妹子主动提出离婚便拿不回当年的嫁妆了,丰厚银饰尽归男方。她想再嫁土家男人又得准备嫁妆。反过来,她的土家老公和外面的小情人情投意合想要娶回家,娶二房原则上不是不可以,各土司没有明文禁令。但是,长长的重重的一个但是,不好意思,土司和巫师偏不给你当证婚人,而且女儿给人做小的,女方家庭就要收取高额彩礼了。

那么离婚状态下的单身男子想要再娶,那也不好意思,你这属于二婚,不论要娶的是黄花大闺女还是有过婚史的单身女人,都得出彩礼了。

看明白了吗?这就是从经济方面以经济手段遏制离婚,有效保障婚姻的严肃性、家庭的稳定性。

结果就是,平头老百姓绝对的一夫一妻且婚外情风行,唯土司阶层妻妾成群,譬如房安东之流。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1624年开始礼乐崩坏了。以传统女方嫁妆为标志的良好秩序有瓦解迹象,就因为梁山司的崛起,就因为土汉通婚开始大行其道。梁山司继承了传统土家的恋爱婚姻自由,但没敢去否定三从四德的汉家传统妇道美德,莫名其妙地、不知因何而起、何时而起,舆论对女性休夫不利起来。

嫁妆被淡化,彩礼被拔高。这一现象被解释成取精华去糟粕,解释为学习内地汉家的先进文化。听到这种论调便不再莫名其妙了,肯定是读了几本书之后,梁山土家女性为获得更多更大女权而找的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