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家十要(1 / 2)
原文:
宋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先哲云:富不易妻。
今人往往稍一得意,辄有屏妻宠妾之行为,不义孰甚焉。
凡为此等人推命,务以婉词劝之,使其琴瑟调和,俾免家庭恶感。
此星家应有之言论,亦大圣与人为善之微意也。
若为育子而欲纳妾者,又当劝其慎择。
至于孀妇改嫁,当察其贫富及有无子息以为断。
若家贫而无子息者,既无赡养,又无希望,不得已而再醮,姑置不论。
若有子息,虽家贫,亦当劝其茹苦含辛、抚孤守节。
若家道饶余,即无子息,亦当劝其早立承嗣、固守节操。
且可以古之节妇而得青史流芳、彤管扬休者,为之模范,使之坚定不移,而成美德。
此为星家应尽之天职,亦维持风化之一端也。
译文:
宋弘说:“贫困时的朋友不可忘记,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前代哲人说:“富贵后不应更换妻子。”
如今的人往往稍有得意,就有抛弃妻子、宠爱小妾的行为,还有比这更不义的吗?
凡是为这类人推算命运,务必用委婉的言辞劝导他们,使其夫妻和睦,避免家庭矛盾。
这是命理师应有的言论,也是圣人与人为善的深意。
如果是为了生育子嗣而想纳妾,又应当劝其谨慎选择。
至于寡妇改嫁,应当根据其家境贫富及是否有子女来判断。
如果家境贫寒且没有子女,既无赡养依靠,又无生活希望,不得已改嫁,暂且不予评论。
如果有子女,即使家境贫寒,也应当劝其含辛茹苦、抚养孤儿、坚守节操。
如果家境富裕,即使没有子女,也应当劝其早日确立继承人、固守贞节。
并且可以用古代因守节而名垂青史、美德传扬的节妇作为典范,使其坚定信念,成就美德。
这是命理师应尽的天职,也是维护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
注解:
1.宋弘拒婚典故: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刘秀欲将寡居的姐姐湖阳公主嫁与宋弘,宋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拒,成为坚守伦理的典范。
2.富不易妻:化用《资治通鉴》中尉迟敬德“古人富不易妻”的典故,强调富贵后对婚姻的忠诚。
3.琴瑟调和:典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以琴瑟合奏比喻夫妻和谐,体现儒家家庭伦理。
4.纳妾慎择:袁树珊主张纳妾需以生育为目的,避免因纳妾引发家庭纷争,反映传统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
5.孀妇改嫁原则:根据清代法律,孀妇改嫁需考虑经济状况与子嗣情况。家贫无子者改嫁可被默许,而有子或富裕者则被鼓励守节,体现伦理与现实的平衡。
6.青史流芳:如南宋王烈妇拒元兵逼婚、投崖殉节的事迹被载入《宋书·烈女传》,成为节妇典范。
7.彤管扬休:“彤管”指古代女史记事的朱笔,“扬休”意为传扬美德。此语常见于节孝牌坊,表彰女性德行,如清代李氏因守节获嘉庆帝御赐“彤管扬休”牌坊。
8.维持风化:命理师通过道德劝诫维护社会风气,与古代乡规民约中的“维持风化碑”功能相似,是对国家法律的补充。
9.星家天职:袁树珊将命理师定位为“道德教化者”,要求其超越单纯的吉凶预测,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节义”思想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强调命理师需通过专业实践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