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韦吉祥见自家大佬出来后还有心思谈生意(2 / 3)
港和内地,替亲友捎带信件货物的人群,久而久之形成了职业。
严格来说,这行当还处于灰色地带,未成规模。
但市场潜力巨大,迟早会被发掘。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香港制造业为降低成本纷纷北迁,需求必将暴涨。
不出两年,将有超过八万家企业进驻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五万多家。
企业搬迁后,两地货物信件往来激增,尤其是赴内地工作的港人,与留港家人的邮寄需求会爆发式增长。
杜笙正是看准这点,加上手握海运优势,这绝对是片蓝海。
要知道,后来年收千亿的顺丰,起家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最快明年,那位快递业的传奇人物就会踏入这个领域。
对方最初只用自行车运送,后来逐步升级到摩托车、面包车、厢式货车、货船,最终发展到拥有私人飞机和自建仓库的规模。
而杜笙直接跳过了前面的步骤,从货船起步,这起点简直太优越了!
想到就行动,杜笙知道接下来两天要养精蓄锐,准备和王宝的对决,没空分心,于是对小结巴说道:
“你回观塘后,找几个铺面,不用在闹市区,但必须带仓库。”
小结巴正在削苹果,见杜笙神色认真,便停下手中的动作:
“东莞哥,发生什么事了?”
杜笙没有隐瞒,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并叮嘱道:
“记得把那些水客整合起来,他们手里有资源,搞不定的就派小弟去处理。
每个月花这么多钱养着他们,是时候让他们出点力了。”
小结巴眼睛一亮,对杜笙的创意佩服不已,开心地亲了他一口:
“东莞哥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在江湖混了这么多年,很清楚“水客”这一行的潜力有多大。
更何况,杜笙已经把香江八万家制造业北迁的趋势分析得明明白白,她要是还不明白他的重视程度,那就太迟钝了。
而且杜笙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她打头阵,光是这份信任就足够让她全力以赴了。
杜笙之所以盯上快递行业,是因为小商品倒卖的利润已经挖得差不多了,连香江这边的成本都被推高了一成。
再加上其他势力想进来分一杯羹,他干脆提前布局,以防万一。
物流行业最大的开支无非是人力、仓储和收发,而杜笙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小弟和地盘,简直是为这一行量身定做的。
至于内地,随着和潘家的货运合作顺利展开,后续建仓和铺开业务不过是小事一桩。
他又补充道:
“不管那些水客合不合作,把他们贴在路灯柱和围墙上的托运信息全撕掉,以后统一挂我们的招牌广告。
客人如果要托运到珠三角,让他们统一登记,按地区和重量收费。
后续我会让占米在内地的商场旁边设物流站点,通知客人七天内自取。”
现在起步阶段只能这样操作,业务范围也仅限于小商品倒卖覆盖的区域,上门收派暂时还不太现实。
不过目前这块市场还没人抢,怎么做都能赚钱。
要是做起来了,每个月的收入绝对不会比倒卖差!
比如运到广州,即使每单(一公斤内)收费20元,扣除成本后还能净赚8元。
毕竟海运价格不到空运的30%,比陆运还便宜,天然具备巨大优势。
第167章爆冷开局
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
杜笙目送小结巴离开后,思索片刻还是决定出门一趟。
他带着韦吉祥等几名心腹,来到了上环区的智慧财务公司。
这片区域办公楼林立,不远处就是O记的分部,街道上人流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