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也摇头叹息,深知百姓之苦,却也爱莫能助(2 / 3)

加入书签

落马下。

李元霸麾下的兵卒多为蔡邕的侍从和家丁,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在优势下也能一战。他们跟随李元霸追击山贼,山贼惊恐万分,不敢反抗。连村里的村民也拿起锄头、竹竿加入战斗,追捕漏网之鱼。

不久,村子恢复了平静。王也、徐庶等人前来查看,只见田野、草丛、河道中尸体遍布,血迹斑斑。

张辽向王也报告:“使君,我军斩杀山贼百余名,俘虏二百余名,我方仅受伤十余人,无人死亡。”

王也大喜,此战大获全胜,也是他首次亲眼目睹如此大规模的厮杀。他深感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远非影视剧所能描绘。

王也称颂徐庶、张辽、李元霸,徐庶谦逊回应,虽设诱敌之计,但若无王也先以财物扰敌,佳绩难成。王也亦赞徐庶洞悉人性,利用山贼贪念致其自乱,减损己方。

张辽询问俘虏处置之法,王也沉思后问:“山贼可否为我军所用?”张辽言,其中不乏被迫为盗的村民,只要有食,不愿为寇。

王也遂决,借行军之隙,以后世之法试炼俘虏,观其效。与徐庶等议后,重整人马,骑兵仍归张辽指挥。

筛选俘虏,恶行昭彰者诛,余者由李元霸与莫石头分领。

蔡邕部下八十人虚弱,王也拒纳,令其留守蔡邕。

至此,王也麾下兵力增至三百,含骑兵百人,步兵二百。

村庄得救,村民欢庆,盛宴招待王也一行。

王也体谅村民,将山贼财物交由村民处置,村民大喜。

亡贼财物被村民瓜分,皆乐,村长尤为感激。

休整一日,车队启程,五百余人,大车二三十辆,声势浩大。

见队伍沉闷,王也心生一计,欲以军歌提振士气。

歇息时,王也召集新步兵二百人。

李元霸与莫石头以为王也要训话,急整队以待。然王也却教唱歌,二人愕然。

“来,共唱!”

王也立车上,击节而歌:“咱当兵者,何异他人?唯着朴素军装……”歌声回荡,众人愣住。王也面色一凛:“此乃军令,不唱者,今日无食!”

众人无奈,随声而唱,歌声粗犷,却饱含激情。

张辽不解,问徐庶:“此何曲?君曾闻否?”

徐庶捋须沉思:“未闻,或乃使君新创乐府。”

王也不仅令士兵习歌,还要求步伐统一,皆源于其大学军训经历。

他不信,娇惯大学生能于短期军训中井然有序,兵卒为何不可?

为激士气,他设奖惩之制。

表现佳者获奖金,懈怠之人则受鞭笞。

起初,兵士们对此嗤之以鼻。

然而,目睹他人赢得数百乃至千钱后,他们备受鼓舞,纷纷效仿。

至于偷懒者,经李元霸与莫石头严惩,哀嚎连天,从此再不敢懈怠。

仅仅十余日,奖惩分明之下,兵士们纪律严明,风貌焕然一新。

张辽与徐庶目睹兵士步伐整齐、军歌嘹亮,倍感欣慰。

起初,众人以为只是玩笑,未曾料到效果显着。

毕竟,这些兵士曾是散漫的山贼。

短短十几日,他们竟能摒弃匪气,做到令行禁止,王也的确非凡。

张辽对徐庶赞叹道:“我本以为使君智勇双全,文采斐然,未曾想治军亦有一套。”

徐庶笑道:“能者无所不能,使君这等奇才,世间少有。”

马车内,张小小贴着纸条,侧耳倾听,对貂蝉道:“主母,他们唱的是什么歌?曲调奇特,却悦耳动听。”

貂蝉出牌回应:“我宫中岁月漫长,从未闻此曲调,想必是夫君自创。”

蔡琐听后称赞:“这曲调的确独特,我亦未曾听闻,但简单直白,朗朗上口,极适合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