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情爱分界(一百五十九)(2 / 3)

加入书签

员我的同桌女生李玉英带上礼品去看望刘文英,李玉英一到刘文英的家里,刘文英马上就知道是酆大根让李玉英来的了,她俩说了好一会话,李玉英就告辞出来,我把她送回家。”

佩轩接着说:“刘文英家里的父母哥嫂看到她因为家里反对她谈恋爱找的对象而生了一场大病,很是心疼她,就不再管她谈恋爱的事,后来为了平息绯闻就答应了他俩谈恋爱,两个人各自去对方家里,算是给他们定了亲。这样,两人正式确定了婚姻关系。从这可以看出来,刘文英家里是很开明的,也是特别疼爱她的,所以才会同意他们定亲。这点毋庸置疑。”素云听了点点头,很赞同刘文英父母的做法。

佩轩继续说:“到了高考之后,果然酆大根考上了大学,刘文英落榜了,情况发生了反转。这时候人们都称赞刘文英慧眼独具,处事果断,也佩服她的执着和对爱情的忠诚。当然了,人们主要还是羡慕她找了个好女婿。酆大根考上大学自然是好事,刘文英也替他感到高兴。人们这时候又替刘文英担心,担心酆大根会跟她散伙。而刘文英却没有那么担心,她感到她看上的酆大根不会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她觉得自己的眼光不会错,他应该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不会跟她散伙的。不过,在农村这种事很多,一方情况发生了好转,就可能会嫌弃另一方,两个人的婚约关系岌岌可危。所以,人们对酆大根与刘文英的婚约关系也不无担心。不久,大根哥就去上学了;而文英的家里也给她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她去干的得心应手,屡屡受到表扬。他们到了城市里,确实感到很新鲜,自然也受到了各种诱惑,毕竟改革开放之初,一切百废待兴,人的思想变化也很快,对婚姻关系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去年寒假回家的时候,我跟大根哥见面谈了许多,我问他有没有变心的可能,他反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他应该怎么办?我不置可否。他问我:‘假如你在城里有人看上你了,她的条件比刘文英明显好不少,你觉得是该跟她散伙然后跟城里的姑娘谈下去呢,还是应该继续与她保持这种关系直到终生?’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我也听说,刘文英因为长的漂亮,工作也很出色,当然也有城里的小伙子追求她,想让她做女朋友,不过她都以年龄小和农村户口给拒绝了。”说到这里,佩轩停住了,不再说下去。

素云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推给佩轩,佩轩也喝了一口,素云说:“你们那里考上大学的不少啊。”佩轩摇摇头说:“一般吧,我们那一届考上的相对多一点,因为高中是考上的,基础好,还有在复读的,估计还会考上一些。唉,没办法,农村想出来只有这一条路。”素云反驳说:“不少还有出来当合同工、临时工的吗?那也不错啊。如果是女孩子,当了合同工或临时工,极大概率会嫁到城里来,是吧?”佩轩点点头说:“是的,这些女孩基本上不会再回到农村,不过能够出来当合同工、临时工的毕竟是极少数,没几个人,而且也是长期转不了正式工,也转不了户口,只是把家安在了城里,生活在城里。”

素云接着问:“后来呢?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想的?”佩轩边想边说:“大根哥说,现在他和刘文英都出来了,他大学毕业以后肯定也会在城里工作,他们俩是应该坚守他们的爱情呢?还是应该散伙各自再重新组合婚姻和家庭?从他们现在的状况看,他们在城里各自安家也不成问题。”素云点头说:“是这样。”

佩轩解释说:“素云,你也许不知道,农村谈恋爱的也有,但是成的不多,你知道为什么吗?”素云摇摇头说:“这个我不太明白,你说吧。”佩轩说:“农村条件比较差,年轻人也总是憧憬着未来,希望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在农村谈恋爱的大多是条件稍好一点的,条件很差的自己是不敢去追求别人的,当然别人也看不上他(或她)。但是这些条件稍好一点的谈了恋爱,一旦有一方出来了,那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