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两地牵挂(二十二)(2 / 3)

加入书签

到食堂打饭吃,造成既成事实,就可以推掉在程老师家里吃饭了。但是君曼这一说,佩轩再这么做就有点不近人情了。这让佩轩心里很窝火,但是也不能表露出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君曼故意问他:“大哥,你怎么了?”佩轩苦笑着说:“没什么,没事。”他犹豫了一下,说:“算了,我就不去了。”君曼笑着说:“大哥,我喜欢听你和爸爸妈妈吃饭时候的闲聊,觉得很有意思。”佩轩笑了,他是想掩盖内心的痛楚。不过,他想,既然推辞不掉,那就既来之则安之,从容应对吧,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他又摇摇头笑了。君曼追问他:“大哥,好像你两次笑起来的意思有点不一样啊,是不是?”佩轩只好说:“没什么,咱们继续做题吧。”君曼很高兴地说:“好。”

君曼知道这位酆大哥只能默认在家里吃饭之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一改刚才磨磨蹭蹭的态度,高高兴兴又开始做题。佩轩也认真地为她讲解,直到把最后的题做完,她高兴地说:“谢谢大哥!”佩轩摇摇头说:“不用谢,不该客气。”他知道,君曼是很聪明的一个小女生,对于人情世故一点就透,读书也很有天赋,毕竟有家庭的熏陶嘛。

董老师已经做好了饭,都在等着君曼做完题。看到君曼高高兴兴收摊了,程老师就过来对佩轩说:“佩轩,辛苦了!也难为你了,不好意思,来吃饭吧!”佩轩恭敬地说:“谢谢程老师、董老师!”然后去洗了手,到餐桌旁边坐下,暗自叹了一口气。程老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说:“佩轩,你也不要拘束,咱们这样的家庭是普通家庭,从来不讲究,都很随便,你就当自己家一样。”佩轩笑着说:“好的,我也不会客气,也是很随便的人。”他知道,程老师一家留他吃饭完全是出于好心,也尽量打消他的疑虑,让他从容自在,这样也会对君曼以及君武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董老师专门把上次喝了一点的洹水大曲拿了过来,说:“程老师,你陪佩轩喝几杯。”程老师高兴地说:“好。”佩轩无奈地说:“我实在是不会喝酒,非要我喝,我就喝一两杯,最好是不喝。”程老师打趣说:“佩轩,河南人没有不能喝酒的。我看你喝酒的姿势就知道,你喝酒是个老手了,哈哈。”佩轩笑着说:“我喝酒真的不行,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哪会喝酒呢?河南人都会喝酒也是谣传,有个笑话嘛,说河南人把救济粮换酒喝了,当然是笑话,其实根本不可能的。”董老师和程老师都笑了。程老师恳切地说:“佩轩,少喝一点,没事的。”这次只有程老师和佩轩两人喝,其他人都不喝了。程老师给斟上酒,举杯相邀,佩轩只好与程老师碰杯喝酒,不过他只喝了半杯,还装作怕喝酒的样子,企图以假乱真。董老师关心地说:“佩轩,酒可以少喝,菜不能不吃,多吃点菜。”佩轩笑着说:“董老师,我不会客气的,不用担心我。”

虽然佩轩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总是谨小慎微的,但是程老师和董老师的开朗大方也感染了他。他本是不拘一格的人,但是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不可随意乱来。他从主要听程老师说话到也接一点话,慢慢说话也多了一些,因为他的经历比起同龄人还算丰富,所以也谈一些事情和看法。程老师和董老师都是文化大革命之前毕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更深,看得更远。程老师满怀希望地说:“现在各方面的政策是三十年来最好的,也是最有希望的,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国家也许会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发达起来,人们也能够住上大房子,开上小轿车,不过现在还看不到这些。”董老师玩笑说:“也许只是做个梦,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十年之后也许才能看出来。”佩轩点点头说:“的确,现在是有这样的苗头,是特别好的苗头。但是也怕来回拉锯,拉来拉去把人们的耐心都拉没了。”程老师严肃地说:“不错,自从五年前那些人陆续走了之后,人们是满怀希望变革的,终于到了三中全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