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纵横(二章合一)(2 / 5)

加入书签

观众眼前?这又和强捧苏歌的迈塔影业有什么区别?

    这样一想,商叶初就明白过来了。

    今日敬业的演员,明日可能为了向上爬而轧戏;今日尊重编剧的演员,明日可能因为其他艺人改剧本而忍不住效仿加戏;今日公正的导演,明日可能会因为歧视喜剧演员而把剧情拍得像喝多了。

    如果她想做成一件事,根本目标不应当以某个人或某一小群人为中心,因为人是瞬息万变的生物。她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对他人人性的信任之上。

    与其扶持一群她心目中的“好演员、好编剧、好导演”,让他们向上爬,掌控娱乐圈,然后因为人的易变性,成为新一代的山头和门阀;不如创立一种机制,让所有人——无论是好演员还是戏油子,好编剧还是蠢编剧,片场暴君导演还是窝囊废导演,都不得不遵从一定的规章制度,不敢任意妄为。

    与其指望他人因为道德和感情而不会做某件事,不如让他人因为规则和制度不能做某件事。

    想到这里,商叶初蓦地想到了四个字:

    电影工业。

    所谓电影工业,就是把电影当成工业产品来做。以现代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流程来做电影。电影人在这一流程中的定位如同流水线工人,既然是流水线工人,那就没什么不可代替的。一旦失去了唯一性,作妖的概率就会减少很多,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就出版过《国外电影工业资料》一书,并在扉页引用了一句相当豪迈的壮言:“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近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国内的现代电影工业正在缓步发展,但国产剧的“工业”,反而倒退得厉害。

    烂剧横行,逻辑全无。偶像剧换乘恋爱,固定几张脸撑起市面上所有剧本。抠像P图已是微不足道的缺点,替身多得赛头屑,不但武戏要替,文戏也要替。资方塞人,加戏咖横行;演员带着私人编剧进组,还没等研究剧本,就先联系编剧改戏加戏。题材同质化严重,套路高度僵化。明明已经烂得出奇,还要大肆推广营销,骗观众进去啃馊饭。

    如今国产剧市场已现颓势,但由于有《天半》《胡霁传》《飞花逐月令平生》《云倾记》这样一批剧撑着,乍一看还勉强能夸一句欣欣向荣。但这样的剧,如今一年至多出一两部,与早些年国产剧每年群英荟萃的盛况根本不能比。

    商叶初记得,几年后短剧兴起,而国产长剧仍然是这副死样。长剧市场就这样被冲得七零八落,一片待死之状。直到那时,国内的长剧片方仍不肯反省自己,不但不觉得是自己的种种取死之道害得长剧完蛋,反而去责怪短剧抢占了长剧的市场……

    为观众带去好作品,不仅仅包括电影,当然也包括剧集。

    电影工业早已起步,商叶初已经加入了它,并与同伴一起推动着它。可这样是不够的,剧集同样是文娱市场的重要组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