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蓝色花朵盛开时【下】(5 / 6)

加入书签

人让她结合历史故事来说说这段音乐,首先她得知道克拉拉到底怎么想的。

    因为没有一段历史写明克拉拉的是如何回应勃拉姆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后人的揣测。

    但这依然不影响李安用第三乐章狠狠地将现场掀翻。

    再挑剔的乐迷也都无法忽视这位来自蓉城的青年钢琴家。

    梁山已经为这段音乐拟好了标题——宁静的风暴。

    而在经历了如此动荡的第三乐章,当第四乐章悄然而来,大家依然没有从钢琴前的表情发现任何变化。

    还是那般平静模样。

    诙谐愉快的旋律轻描淡写地诉说着乐句,主题跳跃间充满动态活力,欢腾之余不失思考在其中。

    李安确实花费了大量的脑细胞在思考如何演奏这首曲子。

    其实他不是没有想过借用克拉拉在其中进行大幅渲染。

    因为他清楚这是观众们喜闻乐见并且感兴趣的、

    但最后的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因为他无法说服自己违背自身意愿去演奏这样一部凝结着勃拉姆斯一生的曲目。

    所以这也是他想通过自己的演奏告诉观众的,不要去轻易地对一个作曲家下定义。

    在他看来,对于勃拉姆斯而言,克拉拉远没有那么复杂。

    克拉拉只是勃拉姆斯内心中对于爱情美好期望的一种象征。

    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本就没有爱情的经历发生。

    勃拉姆斯一辈子都没有写过一首标题音乐,演奏者又何必妄想着对其进行解构呢。

    艺术是自由的,勃拉姆斯也是自由的,他不该被克拉拉这个名字捆绑。

    回顾勃拉姆斯的一生,李安愿称勃拉姆斯是一位对于音乐创作有着超绝执念的苦行僧。

    在群星璀璨的浪漫主义,谁真的正眼瞧过一眼勃拉姆斯。

    作为一个守旧的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在那个时代承受了太多非议。

    瓦格纳称其严重阻碍了未来音乐的发展。

    马勒更是嘲笑其为马戏团的小丑。

    就连好友沃尔夫也频频在公开场合对其新作称:又是一部贝多芬作品的精美描绘。

    对于种种非议,勃拉姆斯的回应从来都是一副淡然模样。

    大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