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段韶非等闲之辈(1 / 3)
就在南线慕容绍宗与侯景血战的同时,北线的战云同样密布。
齐国镇东将军段韶,这位被高澄寄予厚望的国之柱石,早在汉军尚未正式出兵之前,就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
他深知,这场仗不仅关乎山东四州的归属,更直接关系到齐国能否在汉国的巨大压力下存活下来,可谓国运之战!
自从通过各种渠道确认汉军此番东征的主帅是贺拔岳之后,段韶立刻意识到遇到了劲敌。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恳请监国太子高澄,调动齐国最精锐的谍报组织“澄清阁”
,将所能搜集到的、关于贺拔岳的一切情报——从其用兵习惯、性格特点、过往战绩到人际关系——全部汇总,火送往青州前线。
接下来的日子里,段韶几乎是足不出户,将自己关在镇东将军府的书房内,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反复研究、推演。
烛光常常亮至天明。
通过细致的分析,他得出一个结论:贺拔岳,绝对是汉国将帅中,经验最为丰富、最擅长指挥大规模军团进行正面决战的大将!
没有之一!
而且,山东这片土地,贺拔岳曾经以“楚王”
的身份经营多年,了如指掌,他必然对此地怀有强烈的自信和某种“主人”
心态。
“自信……熟悉……”
段韶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青州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好!
我就利用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在这里击败你!”
战略既定,行动立刻展开。
早在十月底,寒风初起之时,段韶就征调了大量民夫,配合部分精锐部队,悄然行动。
他们深入泰山南麓的徂徕山、沂蒙山区,在诸如穆陵关等连接兖州与青州的狭窄险要山口,动用各种工具,将巨大的山石推下,彻底堵塞道路。
同时,在这些关键节点大量设置拒马、挖掘壕沟,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其目的非常明确:最大限度地限制汉军精锐骑兵的机动性和冲锋优势,逼迫汉军要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清理道路,要么只能选择绕行远路。
无论哪种选择,都将极大地拖慢汉军的进攻节奏,并拉长其本就脆弱的后勤补给线。
段韶站在新筑起的壁垒上,望着被堵塞的山口,对身边的副将说道:“贺拔岳用兵,向来善于挥骑兵之长,以雷霆万钧之势击垮对手。
我偏要让他这铁拳,打在棉花上,陷在泥潭里!”
然而,贺拔岳也非泛泛之辈。
汉军强大的“飞羽斥候”
早已将段韶的部署探查得一清二楚。
面对段韶摆出的“铁桶阵”
和“拖延计”
,贺拔岳在中军大帐内看着沙盘,陷入了沉思。
“段韶这是想逼我们在他预设的战场,按照他的节奏打仗。”
贺拔岳的声音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
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出乎不少人意料的决定:主力不从预想的兖州方向直接东进,硬闯那些被加固的关口,而是选择先向南移动,攻打相对薄弱、且连接着汉国新得的南徐州地的北徐州!
“大将军,此举是否过于迂回?恐贻误战机啊?”
寇洛提出疑问。
贺拔岳指着地图解释道:“段韶重兵布防于青州西面,北徐州必然空虚。
拿下北徐州,我们便能以此为跳板,建立一条相对稳定、来自南徐州的后勤补给线。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南面向北,由下到上进攻青州腹地,打乱段韶的部署!”
事实证明,贺拔岳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他的十万大军(以骑兵为主)兵临北徐州州治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