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许昌理政一(1 / 3)
时间回到现在———
几天后,风尘仆仆的窦毅率领着折损近千、仅剩四千余的汉军骑兵,返回了许昌。
虽未能竟全功,但毕竟重创了高欢,也算是一场胜仗。
他怀着几分忐忑,更有几分年轻人特有的、压抑不住的建功立业之喜,入宫向汉王刘璟复命。
许昌皇宫的正殿内,虽经初步整理,仍能看出些许仓促接管的痕迹。
窦毅甲胄未卸,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地汇报:“启禀大王!
末将奉命追击高欢,于泰山之侧与敌激战,虽未能取其级,但末将奋力一掷,飞枪重创其背,刮骨见肉!
高欢即便不死,也必重伤难起!
此战,我军亦斩获数百‘百保鲜卑’!”
他微微抬头,期待能看到汉王赞许的目光。
然而,端坐于上的刘璟,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嗯,窦将军辛苦了,以五千骑追袭,面对百保鲜卑和段韶援军,能重创高欢,已属不易。
此战,你有功。”
窦毅心中略感失落,但仍恭敬道:“此乃末将分内之事!”
刘璟沉吟片刻,道:“窦毅作战勇猛,擢升为宣威将军,望尔日后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末将谢大王隆恩!”
窦毅压下心头一丝异样,叩谢恩,随即在刘璟的示意下,退出了大殿。
那年轻的背影,带着升迁的喜悦和一丝未能完全理解上位者心思的困惑,逐渐远去。
待窦毅离开,刘璟才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军师刘亮说道:“没想到,这个窦毅,年纪轻轻,竟真有这般本事,险些就让高欢毙命泰山。”
他的语气中听不出多少赞赏,反而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高欢若当场身死,也可打击齐国士气,于我而言,有利于收回山东四州……唉,这一枪,恐怕非但没能要了高欢的命,反而会加其长子高澄接管齐国权柄的过程。
一个年轻、锐意,且可能为了稳固地位而更加团结内部、展现强硬的新主,未必是好事啊。”
刘亮捻着胡须,宽慰道:“大王未免过于忧虑了。
那高澄纵然有些小聪明,毕竟年少,威望不足。
齐国朝堂之上,斛律金、娄昭、库狄回洛、封隆之等皆是随高欢起家的老臣,个个手握重兵,资历深厚,岂会轻易对一个黄口小儿俯帖耳?高澄若想真正执掌齐国权柄,没有个一两年的功夫明争暗斗、平衡各方,恐怕难以服众。
此间变数甚多,大王何必过于在意?”
刘璟微微颔,算是接受了刘亮的分析,但他的注意力很快便从远方的齐国移开。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着巨大中原各州郡地图的屏风前,手指轻轻划过上面新标注的疆域,语气变得沉重:“北齐,终究是远虑。
而眼前这中原内政的烂摊子,才是迫在眉睫的近忧啊!”
提到此事,一向沉稳的刘亮也忍不住面露愤慨,他拿起几份刚从各地送来的急报,声音提高了八度:“大王!
宇文泰这狗贼死得一点都不冤!
臣这几日派人到周边郡县初步查访,简直骇人听闻!
北周推行所谓‘丁男授田一百二十亩,丁女授田八十亩’的均田制,纸上文章做得漂亮,可实际呢?大多都是虚授空文!
地方官吏为了凑数、为了贪墨,甚至连刚出生的幼儿,名册上都给登记授田四十亩!
北周立国近十年,除了那些参军打仗的府兵或许能得些实利,寻常百姓何曾分到足够的田地?不仅要承受这虚高田亩数带来的沉重税赋,还要负担无尽的徭役!
周国的这些文臣,尸位素餐,助纣为虐,依臣看,都该抓起来处死!”
他越说越气,继续痛斥:“这还只是田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