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宇文泰迁都(2 / 3)

加入书签

大将军曾公开批评他的某些政策——但用兵之道,朝中无人能出李弼之右。

半个时辰后,李弼身着便装来到殿内。他行礼后直接问道:\"天王深夜召见,想必是为迁都之事?\"

宇文泰挑眉:\"将军如何得知?\"

李弼淡然一笑:\"朝中已有风声。臣猜想,天王是在犹豫迁都许昌之利弊。\"

宇文泰点头,将地图推到他面前:\"将军有何高见?\"

李弼仔细查看地图,良久才开口:\"从军事角度看,当迁都许昌。洛阳虽为古都,但易攻难守。高欢若来,必围洛阳而打援军,我军被动。\"

他手指许昌:\"此地虽近荥阳,但四周地势复杂,更适合组建黄河防线。且天王坐镇许昌,可安心指挥全局,不必担心都城被围之险。\"

\"但许昌距荥阳太近,若刘璟...\"宇文泰故意停顿。

李弼微微一笑:\"刘璟刚与高欢大战,需要休整。且他若攻许昌,就等于将后背暴露给高欢。以刘璟的精明,不会行此险招。\"

宇文泰心中暗喜,李弼的分析正合他意。但他表面仍故作深沉:\"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朝中反对之声恐不会少。\"

\"天王,”李弼正色道,\"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迁都虽难,但总比都城被围要好。\"

宇文泰假惺惺地赞叹:\"爱卿真乃国家柱石!朕得卿相助,实乃大周之幸。\"

李弼躬身行礼:\"天王过誉。若无他事,臣先告退。\"

看着李弼离去的背影,宇文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李弼的建言出于公心,但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一个不计前嫌的臣子,要么是真正的忠臣,要么是极善于隐藏的野心家。

次日大朝会,文武百官分立两侧。宇文泰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

\"今日有一事,关乎国运。\"他缓缓开口,\"朕意迁都许昌,诸卿以为如何?\"

朝堂顿时哗然。

\"天王三思!\"中书侍郎周惠达率先出列,\"国都乃国家根本,岂可轻动?洛阳有八关之险,王气所钟,若迁许昌,恐伤国本啊!\"

\"臣附议!\"一大群文臣纷纷跪倒,\"迁都劳民伤财,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困苦,实非良机!\"

宇文泰面无表情:\"周侍郎可知,高欢若举兵来犯,洛阳无险可守?\"

\"陛下过虑了!\"周惠达激动地说,\"我大周兵精粮足,将士用命,何惧高欢?若迁都示弱,反而助长贼人气焰!\"

这时,宇文护出列喝道:\"周惠达!你只知死守成规,可知兵凶战危?洛阳若失,国将不国!\"

\"宇文将军言之有理。\"李弼突然开口,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谁都没想到与宇文泰不和的李弼会支持迁都。

李弼环视群臣:\"为将者,当未虑胜先虑败。许昌有战略纵深,可攻可守。若固守洛阳,一旦战事不利,悔之晚矣!\"

\"大将军这是畏战!\"周惠达怒道,\"我大周立国以来,何时惧过高欢?\"

\"非是畏战,而是善战!\"李弼声音如雷,\"周侍郎可曾上过战场?可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宇文泰冷眼旁观,心中已有决断。

\"够了!\"他猛然起身,声音震彻大殿,\"朕意已决:迁都许昌,洛阳为陪都。李弼镇守洛阳,组建黄河防线。三个月内,完成迁都!\"

\"陛下!\"周惠达跪地痛哭,\"三思啊!\"

宇文泰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三个月后,迁都队伍浩浩荡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