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沙苑大战的序幕(2 / 3)

加入书签

马子如微微皱眉:\"丞相,这样是否太过?王思政手中毕竟有三万守军,若是激怒了他...\"

高欢冷哼一声:\"我正是要试探他的反应。若是他忍了,说明兵力空虚,不敢与我翻脸;若是他翻脸,正好给我借口先取泰州。\"

他顿了顿,问道:\"高澄说的那人联系得如何了?\"

司马子如露出笑容:\"已经联络上了。他表示万事俱备,只等丞相大军渡河。只要丞相许他的承诺不变,他定会大开方便之门。\"

\"好!\"高欢眼中精光一闪,\"此人贪婪无度,反复无常,正是可趁之机。如今刘璟强攻金墉,必耗时日,正是我军渡河良机。\"

他站起身,决断道:\"传令下去,留一万人在安邑牵制王思政,其余部队明日开拔,直奔蒲坂渡河!\"

与此同时,黄河对岸的泰州城内,王思政正在焦急地等待黎磊的消息。

\"将军!不好了!\"一名亲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黎将军被高欢乱棍打出,伤势不轻!\"

王思政猛地站起,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高欢欺人太甚!竟敢如此羞辱我汉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泰州只有三万守军,而高欢有二十万之众。若是此时翻脸,无异于以卵击石。更重要的是,高欢此举很可能是在故意激怒他,为进攻泰州制造借口。

\"传令各部,加强戒备,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轻举妄动。\"王思政沉声道,\"立刻派人渡河,将情况禀报汉王!请汉王定夺。\"

他走到地图前,眉头紧锁。高欢的异常举动让他深感不安——这位北魏权臣,恐怕另有所图。若是被高欢拿下泰州,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陕州渡口,有一个人正对着空荡荡的码头发愁。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岸边只有五十余条小船随波起伏。

\"只有五十条小船...\"他喃喃自语,\"二十万大军,这要渡到什么时候?\"

此人正是梁国降将夏侯夔。他原本是个体态丰盈的中年人,但自从来到陕州后,明显清瘦了许多。陕州贫瘠,远不如襄州富庶,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汉国的制度极其严格——刺史只有治政之权,无统兵之权,这让他这个习惯了军政权一把抓的梁将浑身不自在。

\"刺史大人又在为船只发愁?\"一个阴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夏侯夔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主簿赵涵。此人是他在陕州为数不多的亲信之一,也是他知道夏侯夔与高澄暗中往来的少数几人。

\"长安朝廷偏偏在这个时候调走所有大船,虽然常善这个统军都督走了是好事…\"夏侯夔叹气道,\"但若是高丞相因渡河缓慢而怪罪...\"

赵涵轻笑:\"大人多虑了。船只少未必是坏事——正好可以慢慢渡河,观察形势。若是汉王迅速攻下金墉城回师,我们也好及时收手。\"

夏侯夔心中一动。这话说得在理,但他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高欢答应的事,不会反悔吧?\"

\"丞相一诺千金。\"赵涵低声道,\"只要大人助他渡河,封镇北将军,涿郡公,外加黄金万两,丝绸千匹。这可比在汉国做个有名无实的刺史强多了。\"

夏侯夔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但随即又被忧虑取代:\"可是万一事败...刘璟的手段你是知道的...\"

\"大人已经走得太远,回不了头了。\"赵涵的声音带着一丝威胁,\"汉国待您如何,您心里清楚。那些尚书台的申斥,那些同僚的白眼...您真甘心一辈子待在这穷乡僻壤?\"

夏侯夔的脸色变得难看。是啊,自从献出襄州后,汉国文武表面上客气,背地里都瞧不起他这个降将。每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