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江北大战(八)(2 / 3)
责罚陈庆之,反而加官进爵,以示宽厚。
朱异声音压得更低:\"臣近日得知,当时他们在荥阳城门口被汉军抓获,刘璟本要将他们一并处斩。但陈将军为了活命...\"他故意顿了顿,\"答应把吴明彻送给刘璟,还让周文育在国中作为内应。刘璟这才放他回建康。\"
\"荒谬!\"萧衍勃然变色,手中佛珠\"啪\"地一声断裂,檀木珠子滚落一地,\"庆之自幼随侍朕左右,为我大梁殚精竭虑二十载,岂会这般行事?\"
朱异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陛下明鉴,臣初闻此事也不信。但细想之下,那吴明彻与刘璟素不相识,当时刘璟不过一员小将,若无陈将军从中牵线,吴明彻怎会突然投敌?再者...\"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萧衍一眼,\"周文育这些年屡立战功,却总在关键时刻贻误军机,陛下不觉得蹊跷吗?\"
萧衍眉头紧锁,眼中疑云渐起。确实,周文育近年表现反常,几次战役都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他一直以为是周文育年纪尚小,经验不足,难道...
朱异见状,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这是臣在陈将军家中暗格搜到的字据,请陛下过目。\"
萧衍接过信笺,手指微微颤抖。展开一看,脸色顿时惨白。信中赫然是陈庆之与刘璟的密约,字迹与陈庆之的一般无二,甚至连那些独特的笔锋转折都分毫不差。信中详细记载了陈庆之如何为保性命,答应将吴明彻引荐给刘璟,并安排周文育作为内应的全过程。
\"这...这...\"萧衍喉头滚动,却说不出完整的话来。他虽佞佛,却并不糊涂,但这封密信却彻底击溃了他对陈庆之的信任。多年来对功臣的猜忌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陈庆之在军中的威望,白袍军对他的绝对忠诚,民间传颂的\"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朱异见萧衍沉默,又添一把火:\"臣还听闻,陈将军在江夏驻军时,常与刘璟有书信往来,探讨什么...治国之道。\"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萧衍一眼,\"其志不小啊!\"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击。萧衍身子晃了晃,扶住身旁的廊柱才稳住身形。出卖大将逃命尚可原谅,但一个武将与敌国君主探讨治国之道...这是要造反吗?
佛堂前的铜铃被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声响。萧衍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里是佛门清净地,不能失了帝王威仪。他弯腰一颗颗捡起散落的佛珠,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在借此平复心绪。
\"多谢彦和提醒,朕已知晓。\"萧衍声音平静得可怕,眼中却酝酿着风暴,\"你先回去吧。\"
朱异暗自得意。以他对萧衍的了解,这种平静背后往往藏着雷霆之怒。目的已达,他识趣地躬身告退:\"臣告退,陛下保重龙体。\"转身时,他肥胖的脸上闪过一丝得逞的狞笑。
待朱异的身影消失在寺门外,萧衍立刻唤来亲卫:\"去把六真叫来。\"
不多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六皇子萧纶身着素色僧袍,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贵气。他今年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秀,眼神却飘忽不定,时而天真如孩童,时而阴鸷如老吏。自小聪慧过人,却因性情古怪而被其他皇子排挤,唯有萧衍对他宠爱有加。
\"儿臣参见父皇。\"萧纶行礼时,袖中滑出一串佛珠,被他敏捷地接住。那佛珠与寻常不同,每颗珠子都雕刻着狰狞的鬼面。
萧衍看着这个最像自己年轻时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温情。萧纶轻财爱士,不竞人利,虽有性情急躁、喜怒不定的毛病,但自从学佛后已改了许多。那些穿着下人衣服在市井胡闹的小癖好,在萧衍看来不过是少年心性。
\"六真,朕有要事交予你办。\"萧衍压低声音,\"你即刻持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