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刘玄德单刀赴会(2 / 3)

加入书签

心上。他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重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月光下,刘璟挺拔的身姿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却又内敛沉稳。

\"刘将军...\"陈庆之的声音有些发颤,他从未想过会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到如此气度,\"若愿归梁,我愿以主帅之位相让。\"

刘璟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陈将军好意心领。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像是黑夜中突然亮起的火把,\"他日我若去建康,必是率大军前往。届时还望将军保重身体,亲眼见证。\"

陈庆之闻言,非但不怒,反而仰天大笑,笑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亮:\"好!好一个刘玄德!\"他郑重地拱手作揖,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既如此,明日战场相见,各为其主罢!\"

\"且慢。\"刘璟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此乃我整理的《屯田要术》,将军南归途中,或有用处。\"

陈庆之接过竹简,借着皎洁的月光略一浏览,顿时面露惊色,手指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这...这些农桑之法...\"

\"让百姓吃饱饭,比什么佛法都实在。\"刘璟转身离去,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将军保重。\"

\"玄德且慢!\"陈庆之急忙上前两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敢问羊侃将军何在?\"

刘璟脚步微顿,背对着陈庆之摆了摆手:\"羊侃已被我感化,入我关中了…\"话音未落,人已渐行渐远。

陈庆之站在原地,望着刘璟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夜风吹动他的须发,手中的竹简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斤重量。

与此同时,刘璟回到城中,早已等候多时的王思政急忙迎上前来:\"主公,谈得如何?\"

刘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城墙边,望着远处梁军大营的点点火光。那些跳动的火光像是黑夜中的萤火虫,又像是即将燎原的星火。他轻声道:\"陈庆之...确是当世人杰。\"

王思政正欲接话,却见刘璟突然转头,目光灼灼地问道:\"思政,你说这乱世之中,是佛法能救百姓,还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能救百姓?\"

王思政一愣,这个问题来得突然,他张了张嘴,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刘璟却已大步走向城楼,声音铿锵有力:\"传令全军,明日备战!\"

与此同时,梁军营帐中烛火摇曳。陈庆之独坐案前,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竹简。那卷《屯田要术》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令他眉头紧锁——有些字迹工整如刀刻,有些却潦草难辨,显然是主人在田间地头匆忙记下的心得。

\"好一个屯田养民之法...\"他低声自语,指尖停在一处墨迹犹新的注解上。那里详细记载着如何改良盐碱地,字里行间透着急切与赤诚。帐外秋风掠过旗杆,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更衬得帐内寂静非常。

忽然帐帘掀起,带进一阵凉风。吴明彻大步走入,铠甲相击之声清脆可闻。\"将军,各部已按计划部署完毕,只待明日...\"话未说完,却见主帅神色凝重地盯着手中竹简,竟未察觉他的到来。

\"将军?\"

陈庆之这才抬头,烛光在他清癯的面容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他将竹简轻轻推向案前:\"明彻,你来看这段。\"

吴明彻凑近细看,只见竹简边缘用小字标注:\"三月播种,需择向阳坡地。若遇春旱,当引溪水灌溉,万不可误农时。\"字迹力透简背,仿佛能看见执笔人伏案疾书的身影。

\"这...\"吴明彻挠了挠头盔,\"不就是些种田的粗浅道理?\"

\"粗浅?\"陈庆之忽然轻笑,眼中却无半点笑意。他起身踱至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