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本以为是王炸开局(3 / 4)

加入书签

问题,辞藻华丽可歌颂政绩、落笔凄婉可以赢取支持、晓以利害可以表达无奈、论调高昂还能鼓舞士气....

    而这几年,竹石清忙活的就是这个工作,从破砖烂瓦到楼阁耸立,从饥寒交迫到路不拾遗都只在笔尖之下,可以说在竹石清的汇报里,江宁县已经做到百废俱兴,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而竹石清虽仍在民政科,却干起了全县的文书工作,搞得同事们直接喊他竹秘,竹石清对此也只是苦笑,至少话头上“升官”了。

    民国二十六年的年初,年味方才散去不久。

    彩红的金丝灯笼挂在南京大街小巷的街头还未撤去,巷尾的瓦檐侧堆积着爆竹的紫红色碎屑,弓着背的车夫拖着黄包车进进出出,前往各地的客商也催马启程。

    国民政府更是热闹非凡,别克车几乎停满了整个府苑,身着中山装的各处官员无不夹着文件,此番景象,从日出到黄昏,从未断绝。

    江宁县作为南京城的西南门户,自然是不能缺席的,刁县长谁也没带,唯独带上眉清目秀的小白脸竹石清。

    毕竟,凑在一起开大会的机会可不是时时都有的,作为一个地方主官,获得了一个直面高级领导的机会,没准一个顺眼,那就高升了,要论谁最善于包装县里的工作,那可不就只有这个小白脸了么。

    且不说去年年底国府出了一件大事,委员长于西安被擒,彼时着实给整个南京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动荡,府内各方力量暗流涌动,亲日派亲美派粉墨登场,组织人事就变了一番,就竹石清能看到的,在江宁县干了五年的县秘,摇身一变就去中央第二局了。

    在此期间的不合理不合规调动,还不知有几多,有几起。

    彼时的竹石清不禁职业病发作,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当时的心境:

    每逢风云动荡之际,府际之间不凝合力以治外困,反蝇营狗苟之辈结党营私,行争权夺利之事,凡机要之位不问人贤,只观人言,如此体制,实在脆弱。

    书归正传。

    黄昏时刻,年仅24岁的竹石清探着脑袋挪进了政府大楼。

    这是一个极具魔力的地方,无数人祈望着能在这里吃上一碗饭。

    方过了一个长廊,便看到了悬在正头门上的“天下为公”的字样,过此匾之后,众人于会议厅坐毕。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三年内做好江浙沪广四地的防务验收工作”,主持会议的是国府中央委员孙科。

    会议室大小官员众多,竹石清坐在靠墙的第二席,行政院各部部长作一席环绕,各相关省、市、县主官分列其后,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不少官员还在交头接耳。

    关于四地防务建设,对国府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