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长者风范(2 / 4)
隆的话,倒也并非是完全的吹嘘。
现在,工业革命的大幕虽然徐徐拉起,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剧变”还只是集中在起源地英国、以及和英国最靠近的低地地区和法兰西北部,因此可以说,这些地方获得了相对其他地方的生产力优势。
而低地地区,因为国小力弱,所以哪怕发展领先也注定无所作为,所以可以略过不谈;
英国固然非常强大,但是经过上一次的大战之后,它已经陷入到了它时常有的“故步自封”的状态当中(类似于七年战争之后那种军备废弛的状况),而且英国的传统就是和平时期只保留少量陆军,也不重视战术和军备的革新,因此哪怕此刻拥有傲视全球的技术和生产力优势,但是它却没有转化成陆上的军力优势。
那接下来只有法国,一边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享受到了技术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又有庞大的人口和陆军传统,只要选对了思路,并且锐意改革,那么它完全就可以把生产力的优势转化为军力优势,进而在某一个时间点内,拥有对其他陆地邻国巨大的战力优势。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动员力的进步,往往就可以让体量相当的对抗当中,握有优势的一方迅速战胜对手,普法战争能够在三个月内分出胜负就是明证。
艾格隆就是要“逆练”普法战争的经验,让法兰西成为握有优势的那一方。
他现在站在了一个好时候,毕竟现在整个中欧和东欧都还没有被卷入到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当中,甚至东欧还有些国家还没有废除农奴制——更别说“欧洲洼地”俄罗斯了。
直到1850年,普鲁士在奥地利面前都没有什么底气,所以在面对奥地利的武力威胁时,它在《奥尔米茨条约》当中不得不忍气吞声,对奥皇俯首称臣。
所以,只要他利用好这段时间窗口,那么他一定可以握有超越所有对手的巨大优势,他不需要穷兵黩武每天去四面出击,但只要他找准时机,释放自己积蓄起来的力量,一波就可以冲垮任何一个对手,他有这种自信。
当然,这些思考并不需要完全跟手下们说清楚,自己只要制定好战略,并且把每一步的路线规划好,这些手下们自然就可以帮他一步步去完成。
艾格隆的话,让特雷维尔侯爵和卡诺少校都连连点头。
虽然没有“后见之明”,但是他们毕竟也是聪明绝顶的人,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
他们都感受到了如今的世界正在一个巨大变革的前夜,而他们也愿意让自己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弄潮儿。
“陛下,请问我该怎样帮助您呢?”萨迪·卡诺也没有啰嗦,直接就问了。
“我希望你去研究如何扩大我们的动员速度和动员规模,制定可靠的时间表,帮助铁路公司规划他们的铁路线路。以及,发挥你的机械设计知识,为适应我们的动员目标,而革新相关的设备和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