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隐情(3 / 5)

加入书签

bsp; 也就是说,在1834年,也就是两年后,新的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将会如期召开。

    在1830年,挟回国之威,以及平定动乱的人气,再加上一点小小的选举操作,他不光靠着95%的同意票,以压倒性多数赢下了称帝公投,忠于他的波拿巴党派分子也在议会选举当中狂胜,也获得了80%以上的议会席位,几乎可以说把议会变成了一个摆设,这几年里他的政府想要通过任何法令都完全可以畅通无阻。

    但是,无论是他还是塔列朗亲王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注定不会持续太久的。

    1830年的大胜,一方面是利用了人民对波拿巴家族的怀念之情,一方面也是利用了动乱期间的戒严措施,同时压制了左翼的共和派和右翼的保王党,清洗了他们的头面人物,所以反对派都群龙无首,难以抵抗支持帝国的政治势力。

    但法国人民是天生善变的,他们不可能长期地喜欢某一个政治党派;同样的,反对派势力在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会慢慢地舔舐伤口,重整旗鼓,最终诞生新的政治领袖,然后在议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两年来,艾格隆和塔列朗亲王,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国内局势的监控。

    他们两个达成的共识是,在1834年将到来的选举当中,借助着艾格隆仍旧高涨的名望,波拿巴派依旧可以获得60%以上的议会席位,完全能够继续为帝国政府保驾护航。

    但是从长期来看,议会当中的反对派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必然的趋势;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年,亲波拿巴派势力甚至可能丢掉议会多数,成为少数党派。

    不过,这对艾格隆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事,因为虽然都是“反对派”,但是法兰西的政党派别彼此勾心斗角,共和派和保王党更是不共戴天,他们哪怕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席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反对帝国,波拿巴家族依旧可以成为全国最大公约数。

    更何况,艾格隆颁布的宪法,是一个君权极重的宪法,议会只有牵制作用但无法抗衡皇权,政府的预算压力很小,帝国首相更是靠君主任命不需要对议会负责,就算和议会对抗,也可以靠着君主权力来强行推动政策。

    再说了,民意总是善变的,议会席位如同流水般起起伏伏,只要他岿然不动,不搞出什么天怒人怨的暴政,也就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艾格隆能接受议会内部波拿巴派势力的慢慢衰退,却不能接受御用党派的政治死亡。

    就算是议会中波拿巴党派的权势必然消退,也不能在1834年,甚至不能在1838年,至少也得在十几年以后。

    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政府和议会关系“和谐”的时期,来推动那些他看起来势在必行的政策和建设,将这个国家,拖入到不可抗拒的工业化大潮当中。

    凡事妨碍他这个目标的,都是不可容忍的国家敌人。

    等过了十几年之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