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文化偶像(3 / 5)

加入书签

会当中,法国就是金字招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是以法语为母语的——尊崇西欧文化,也就等于在他们心中有着技不如人的自卑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法国皇帝和法国文化界青睐的普希金,等于被是“盖章认证”,已经成为了一位地位无法被撼动的知名诗人。

    在之前,虽然他已经在俄罗斯文坛声名鹊起,但是大家也就是把他当个普通的诗人而已,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第一位受到欧洲承认的文化名人。

    简直就像是破天荒一样。

    正因为如此,普希金的成功立刻就在彼得堡激起了滔天巨浪,即使是那些平常对诗歌丝毫不感兴趣的人们,也不禁踊跃出手购买和传抄他的视作,想要看看这位诗人到底是何等才华。

    一个诗人,靠着他在外国突然得到的名声,而突然在本国名声大噪风头无两,这种事是第一次发生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对普希金的评价,舆论又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

    一些人是普希金的朋友,又或者在传看的普希金的诗歌之后,真心被普希金的才华所打动,所以他们赞扬普希金惊才绝艳,不愧是俄罗斯的骄傲,给祖国长了脸;而另一派,则骂他在俄罗斯和法国关系恶劣的情况下,居然跟波拿巴皇帝来往,属于是“叛国”,是一条没有节操的外国走狗。

    当然,骂他的人无论再怎么慷慨激昂,背地里基本满心都是羡慕嫉妒恨,恨的是这个狗诗人居然也配得到这样的殊荣。

    不管怎样,在这梦幻般的一年当中,普希金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同时已经成为了一位文化偶像,风头一时无两。

    他当然知道,这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自己面前的青年皇帝本人。

    世人大多数都是喜欢跟风的,如果没有皇帝这么变相的“宣传”,恐怕并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他写了什么,所以他对艾格隆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听到了普希金的回答之后,艾格隆顿时爽朗地大笑了起来,“这么说的话,那我想,等你回到彼得堡的时候,整个彼得堡也会为您而倾倒的……到时候您恐怕会比在巴黎还要忙。”

    对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普希金并没有感到洋洋得意,他反倒有些担忧和烦恼地叹了口气。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陛下。我是人,我当然喜欢出名,但我同时是一个诗人和作家,而且我的诗歌和文章,都是来自于彼得堡以外的世界,来自于那个最真实的俄罗斯……它们来自于俄罗斯的荒原和泥土,来自于俄罗斯的麦田和桦树林,来自于俄罗斯的村庄和农民……这些最真切的东西,在富贵迷醉的彼得堡,这些东西都是不会有的。所以,如果我被迫沉浸的虚假的交际当中,我的诗歌就死了,我就再也写不出令自己骄傲的东西了,到那时候,名声对我来说又有何用?”

    面对诗人这诚挚的剖白,艾格隆顿时在心里油然生出一股钦佩。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