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知行进阶:孔子智慧里的人生境界(6 / 9)

加入书签

代社会,“权” 的实践也无处不在。比如,在企业经营中,优秀的企业家能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华为为例,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时,华为没有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审时度势,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加快推进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华为的这些举措,正是 “权” 的实践,它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权” 的境界:智慧与格局的融合

“权” 作为人生成长的巅峰境界,不仅需要灵活变通的智慧,还需要开阔的格局。真正的 “权者”,能跳出个人利益的局限,从更长远、更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在灵活变通中实现更大的价值。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便是 “权” 的境界典范。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改革弊政,改善民生,其核心原则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担任参知政事时,范仲淹推行 “庆历新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改革科举、发展农业等。这些措施旨在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庆历新政” 触动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在改革面临巨大阻力时,范仲淹没有固执地坚持改革措施,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策略。他知道,强行推进改革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因此,他选择暂时妥协,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

在地方任职期间,范仲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推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比如,在杭州任职时,范仲淹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与蝗灾,百姓生活困苦。他没有采取传统的赈灾方式,而是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组织百姓修建水利工程,发展旅游业,既解决了百姓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效缓解了灾情。

范仲淹的 “权”,不仅体现了灵活变通的智慧,更体现了开阔的格局。他跳出了个人仕途的局限,从国家与百姓的长远利益出发,在灵活变通中实现了自己的原则目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现代社会,“权” 的境界也体现在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比如,“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其核心原则是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研究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与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研究方向与方法。同时,袁隆平还积极推动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不仅在国内大面积种植,还将技术推广到国外,帮助更多国家的人民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的 “权”,融合了智慧与格局,他在灵活变通中实现了自己的原则目标,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境合一:人生进阶的完整路径

孔子提出的 “共学”“适道”“立”“权” 四个境界,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完整人生进阶路径。“共学” 是基础,为后续的成长积累知识与能力;“适道” 是方向,让成长有了明确的信念指引;“立” 是支撑,在困境中守护信念与原则;“权” 是升华,用智慧与格局实现原则的最大价值。这四个境界,共同构成了一个人从懵懂到成熟、从平凡到卓越的成长之路。

(一)“共学” 为基:知识是进阶的基石

“共学” 作为人生成长的起点,为 “适道”“立”“权” 的实现提供了知识基础。没有 “共学” 阶段的知识积累,就无法形成对 “道” 的正确认知,也无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更无法在灵活变通中把握原则。

比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所以能在 “适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