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三德立身:孔子智慧里的人生底气(5 / 9)
果敢行动魄力的 “勇者”。
当时,秦国势力强大,不断吞并其他诸侯国,燕国也面临着被秦国吞并的危险。燕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知道,刺杀秦王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成功率极低,一旦失败,不仅自己会丧命,还会给燕国带来灭顶之灾。可即便如此,荆轲依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展现出了直面困难的果敢魄力。
在出发前,荆轲在易水河畔与燕太子丹等人告别,他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悲壮的歌声,不仅是他对生命的诀别,更是他直面死亡、坚守使命的勇气宣言。虽然最终刺杀失败,荆轲倒在了秦王的宫殿里,但他的果敢与决绝,成为了 “勇者不惧” 的经典注脚 ——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即便知道前路凶险,依然选择为了信念挺身而出。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果敢同样闪耀在平凡人的生活中。“时代楷模” 王选,是我国宫颈癌防治领域的开拓者。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筛查意识和技术,许多女性患病后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王选在国外学习时,接触到了先进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她深知这项技术如果能在国内推广,将拯救无数女性的生命。
可回国推广时,王选面临着重重困难:基层医疗人员对新技术不了解,农民群众对筛查存在抵触情绪,项目资金更是严重短缺。有人劝她:“这事儿太难了,你一个人根本做不成,别白费力气了。” 但王选没有犹豫,她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农村,挨家挨户宣传筛查的重要性,手把手培训基层医生,四处奔走筹集资金。
有一次,为了说服一个偏远山村的妇女参加筛查,王选在村里住了半个月,每天跟着村民下地干活,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健康知识。最终,那个村子的筛查率从不足 10% 提升到了 90% 以上,成功发现了多名早期宫颈癌患者,为她们争取了治疗时间。王选的果敢,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 —— 她知道每多推迟一天,就可能有一位女性错失生机,所以即便困难重重,也必须立刻行动。
(二)坚韧不拔:直面挫折的毅力
真正的勇者,不仅要有直面困难的果敢,更要有遭遇挫折后不放弃的坚韧。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便是在绝境中展现坚韧勇气的典范。
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太史令,立志撰写一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书。可就在他潜心着述时,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 —— 李陵率军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朝臣们纷纷指责李陵,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认为他是迫不得已。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将司马迁处以宫刑,这在当时是比死刑更屈辱的刑罚,不仅让身体遭受重创,更让人格受到极大侮辱。
遭受如此打击,司马迁也曾绝望过,甚至想过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未完成的史书,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便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他选择忍辱负重,以更坚定的毅力继续着书,把所有的痛苦与悲愤都倾注在笔墨之间。
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这部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三千多年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司马迁的勇气,不是敢于抗争的锋芒,而是在屈辱与挫折面前,依然能坚守初心、完成使命的坚韧 —— 这种在绝境中 “打不垮” 的毅力,比直面困难的果敢更显珍贵。
在当代,“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的故事,同样诠释了坚韧不拔的勇者精神。1958 年,黄旭华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