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悟孔子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4 / 7)

加入书签

提醒弟子们珍惜时光、积极进取。而颜回的早逝,让这份警示更具冲击力 —— 即便像颜回这样优秀的人,也会因生命的短暂而无法完成所有的进取,更何况普通人?因此,孔子的 “惜乎”,实则是在以颜回为鉴,告诉世人:不要因一时的安逸而停下脚步,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放弃进取,只有抓住每一刻时光,不断向前,才能让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价值。

四、“见进未见止” 的古今传承:进取精神的时代价值

孔子对颜回 “见进未见止” 的评价,以及颜回所展现的进取精神,并非只属于春秋时期,而是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从古至今,无数学者、仁人志士、行业先锋都以 “见进未见止” 为准则,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探索、永不停歇,推动着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在当今时代,“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古代的 “见进未见止”:仁人志士的理想坚守

在中国古代,“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是无数仁人志士坚守理想、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他们或许面临着不同的困境,追求着不同的目标,但都有着 “永不停歇、持续进取” 的共同特质。

战国时期的屈原,便是 “见进未见止” 的典型。他一生致力于 “美政” 理想,希望通过改革让楚国强大起来,实现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的政治局面。即便遭到奸佞小人的陷害,被楚怀王流放,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 在流放途中,他写下《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抒发对楚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即便最终投江自尽,他也用生命诠释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进取精神。他的 “进”,是对 “美政” 理想的持续追求,是对国家与人民的终身坚守,从没有 “止” 的满足。

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同样展现出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他面对元军的入侵,毅然起兵抗元,即便屡战屡败,也从没有放弃抵抗;即便被俘入狱,面临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也始终坚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气节。他的 “进”,是对民族大义的持续坚守,是对 “忠” 与 “义” 的终身践行,即便生命走到尽头,也没有停下 “进” 的脚步。

这些古代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是实现理想、坚守信念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激励后世不断进取的宝贵财富。

(二)现代的 “见进未见止”:行业先锋的创新突破

在当今时代,“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更是行业先锋们推动创新、实现突破的核心动力。无论是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还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抑或是商业领域的企业家,都在以 “永不停歇” 的姿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在科技领域,“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一生,便是 “见进未见止” 的生动写照。他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最初面临着设备简陋、资料匮乏、试验失败等诸多困难,但他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 为了寻找野生稻,他顶着烈日走遍全国;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他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技术。即便在 80 多岁高龄,他依旧坚持在田间地头工作,带领团队研究 “海水稻”“超高产水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杂交水稻的探索也没有 “止” 的迹象。他的 “进”,是对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理想的持续追求,是对科学真理的终身探索,用一生诠释了 “见进未见止” 的精神。

在文化领域,作家路遥也展现出 “见进未见止” 的进取精神。他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