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才与德:孔子眼中的周公之才启示(5 / 7)
量。
在当代社会,屠呦呦也是德才兼备的典范。屠呦呦是杰出的药学家,她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科研态度,带领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同时,屠呦呦品德高尚,她不看重名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地分享给全世界,还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用于科研事业与人才培养。屠呦呦的才华,在她高尚品德的引领下,实现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德歪才歪:才华危害社会
相反,那些品德败坏却拥有一定才华的人,往往会用自己的才华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 “毒瘤”。秦朝的赵高,便是典型的例子。赵高精通法律,拥有一定的政治与谋略才华,却品德败坏,阴险狡诈、野心勃勃。他在秦始皇死后,篡改遗诏,扶持胡亥即位,随后又设计陷害李斯,独揽朝政,实行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赵高的才华,在他败坏品德的驱使下,不仅没有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反而成为了危害国家、残害百姓的工具,其行为也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当代社会,也存在一些 “德歪才歪” 的现象。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才华,制作病毒、窃取他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给他人的财产安全与社会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一些企业经营者利用自己的商业才华,从事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市场秩序。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若品德败坏,才华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二)才为德之资:支撑品德的实践与落地
“才” 是 “德” 的支撑,主要体现在 “德” 的实现需要 “才” 的辅助 —— 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内心的坚守,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而 “才” 则为这些行动提供了必要的能力与手段。若只有高尚的品德,却缺乏相应的才华,“德” 的践行便会受到限制,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
1. 才助德行:用才华践行品德
历史上,许多品德高尚的人物,正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将 “德” 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品德高尚,心怀天下,还拥有卓越的科学才华。他发明了浑天仪,用于观测天象,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发明了地动仪,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帮助人们及时做好防灾准备,减少了地震带来的损失。张衡的才华,成为他践行 “关爱百姓、造福社会” 这一品德的重要工具,让他的 “德” 不再仅仅是内心的坚守,而是转化为了切实的社会价值。
在当代社会,“才助德行” 的案例同样比比皆是。“感动中国” 人物张桂梅,拥有高尚的品德,心怀教育事业与贫困山区的女孩们,她凭借自己的教育才华与组织能力,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她克服了资金短缺、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诸多困难,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帮助数千名贫困山区的女孩圆了大学梦,改变了她们的命运。张桂梅的教育才华,成为她践行 “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这一品德的重要支撑,让她的 “德” 在实际行动中熠熠生辉。
2. 无才难行:缺乏才华限制品德践行
相反,若只有高尚的品德,却缺乏相应的才华,“德” 的践行便会举步维艰。例如,在古代,一些官员心怀百姓,希望能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却因缺乏治国理政的才华,不懂得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最终不仅未能改善百姓的生活,反而因决策失误导致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在当代社会,一些人拥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