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默学不倦:夫子的修行(6 / 6)
学习者可 “默而识之” 反复观看课程,“学而不厌” 选择多元内容,教师则通过论坛 “诲人不倦” 解答疑问。但技术只是工具,核心仍需保持孔子的精神 —— 如 coursera 创始人吴恩达所言 “在线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这与 “有教无类” 的理念高度契合。
八、永恒的修行:不止于夫子
孔子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是完成时的成就,而是进行时的修行。这种修行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体现在日常的点滴:学生上课认真笔记(默识),课后拓展阅读(好学),帮助同学解惑(诲人);教师备课钻研教材(默识),参与教研提升水平(好学),耐心辅导学生(诲人)。从杏坛的晨读到现代的夜校,这种修行始终在延续。
在这个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默而识之” 教会我们沉淀,“学而不厌” 激励我们探索,“诲人不倦” 指引我们分享。三者的核心是对 “人” 的尊重 —— 通过学习完善自我,通过教育成就他人,正如《论语?雍也》所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当我们在图书馆默默阅读时,在课堂上专注听讲时,在生活中耐心解答他人疑问时,便是在践行夫子的修行。这种修行没有终点,却能让每个参与者在求知与传承中,成为文明链条上的坚固一环 —— 这或许就是 “何有于我哉” 的深意:伟大的品质,本就蕴藏在每个人的日常选择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