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君子儒与小人儒:儒者的境界分野(10 / 11)

加入书签

故事感染人、激励人;减少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渲染,避免 “成功学” 过度泛滥。例如,央视的 “感动中国” 节目,每年评选的感动人物多是践行道义、勇于担当的典范,他们的故事传递了正能量,为社会树立了君子儒式的榜样。

制度的激励保障:社会应建立激励君子儒行为的制度机制,让 “善有善报”。在就业招聘中,不仅看学历与技能,也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在评选表彰中,增加 “道德模范”“公益之星” 等奖项,让践行君子儒精神的人得到荣誉与实惠;在法律法规中,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鼓励人们担当社会责任。这种制度保障,能让人们在践行君子儒精神时没有后顾之忧。

文化设施的熏陶作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应成为传播君子儒精神的重要场所。可以举办 “君子文化” 主题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故事等展现历史上君子儒的风采;开设 “经典解读” 讲座,邀请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儒家经典中的君子之道;组织 “传统文化体验” 活动,让公众在实践中感受 “礼”“乐” 的精神内涵。这些文化设施的熏陶,能让君子儒精神融入社会的日常生活。

社区的实践平台: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应成为践行君子儒精神的实践平台。可以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组织居民参与助老、扶幼、环保等公益活动;开展 “邻里互助” 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爱与信任;举办 “家庭美德” 评选,弘扬孝亲敬老、和睦相处的家风。这些社区实践,能让君子儒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营造崇尚君子儒精神的社会环境,能让更多人在耳濡目染中向君子儒的境界靠近,让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十五、全球化背景下 “君子儒” 精神的世界意义: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君子儒” 的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蕴含的 “仁”“义”“礼”“智”“信” 等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正义、友善、诚信等价值相通,能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和而不同” 的文明观:君子儒 “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的思想,主张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和谐,而非强求一致,这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原则。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难免存在碰撞与冲突,“和而不同” 的智慧提醒我们,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非通过对抗征服。这种文明观,与联合国倡导的 “文明对话” 理念不谋而合。

“天下为公” 的共同体意识:君子儒 “以天下为己任” 的担当,与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理想,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面对气候变化、贫困饥饿、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树立 “天下一家” 的意识,共同应对挑战。儒家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这种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支撑,与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呼应。

“己欲立而立人” 的共赢思维:君子儒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思想,体现了共赢的思维,这对全球经济合作与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启示。在国际贸易中,不应追求 “零和博弈”,而应寻求互利共赢;在国际援助中,应秉持 “授人以渔” 的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这种共赢思维,能打破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壁垒,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君子儒” 精神的世界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地域与时代的价值共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