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从政三质:果、达、艺的千年回响(6 / 11)
> 十二、“艺” 的技能谱系:从六艺到现代复合型能力
“艺” 并非单一技能,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孔子要求弟子掌握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冉求正是因为精通这些技能,才能成为优秀的从政者。这种 “复合型人才” 理念,对现代社会仍有启发。
礼艺:人际交往的规范。冉求在季氏宴会上,能根据宾客身份安排座次、敬酒顺序,让每个人都感到尊重。现代职场中的商务礼仪、外交礼节,本质上仍是 “礼艺” 的延续。日本的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在接待客户时,会提前了解对方饮食习惯、宗教禁忌,这种细节上的周到,正是 “礼艺” 在商业中的应用。
乐艺:协调关系的工具。《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冉求善鼓瑟,常以乐舞化解矛盾。现代的 “音乐治疗”“艺术外交”,如维也纳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正是 “乐艺” 的现代转化。
射艺:目标管理的能力。射箭要求 “瞄准靶心、用力均匀”,与从政者 “明确目标、精准施策” 相通。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连弩”,提高射箭效率,正如他治理蜀国时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将射艺的精准性融入管理。
御艺:驾驭局面的智慧。驾车要 “平稳行驶、应对路况”,从政要 “掌控全局、处理突发”。明代的徐霞客游历天下,能根据地形选择路线,正如他在游记中分析地理与民生的关系,展现了 “御艺” 在考察中的应用。
书艺:文字表达的力量。冉求起草的政令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百姓容易理解执行。现代的 “公文写作”“新媒体表达”,如政府用短视频解读政策,正是 “书艺” 在信息时代的创新。
数艺:量化分析的方法。冉求推行 “均田赋” 时,精确计算土地产量与赋税比例,体现了数艺的应用。现代的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如用 Gdp、cpI 等指标监测经济运行,是数艺在宏观调控中的延伸。
十三、三质在女性从政者身上的体现
历史上的女性从政者,同样展现出 “果、达、艺” 的品质,只是表现形式因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
汉代的吕雉在刘邦死后临朝称制,面对诸侯王叛乱,她果断派周勃、陈平率军平叛(果);又采取 “与民休息” 政策,减轻赋税(艺);同时封吕氏为王又不废刘氏宗庙,平衡各方势力(达)。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她单独立 “本纪”,肯定其治理才能。
唐代的武则天是 “果” 的代表。她为巩固统治,打击门阀士族,重用寒门子弟,创立殿试和武举(艺);面对反对者,她 “酷吏政治” 与 “纳谏任贤” 并用,既镇压叛乱,又听狄仁杰谏言(达)。她在位期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展现了女性从政者的三质合一。
宋代的刘娥(章献明肃皇后)以 “达” 着称。她垂帘听政时,有大臣请立刘氏七庙(类似皇帝家庙),她拒绝:“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果);又主持编修《册府元龟》,发展科举(艺);同时与范仲淹等士大夫合作,推行 “天圣新政”(达)。史书称她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现代的撒切尔夫人被称为 “铁娘子”,在马岛战争中果断出兵(果);推行 “撒切尔主义” 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艺);与里根合作对抗苏联又保持外交灵活性(达)。她的执政风格证明,女性从政者的三质丝毫不逊于男性。
十四、三质的哲学基础: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哲学的共鸣
“果、达、艺” 的背后,是儒家 “内圣外王” 的哲学体系,这与现代管理哲学中的 “价值观驱动”“系统思维” 等理念高度契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