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南面之选:冉雍的治世微光(5 / 7)

加入书签

“南面之选” 提供了新的哲学注解。?

清代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冉雍的治理智慧尤为推崇:“仲弓之治,务在平其情,安其生。情平则怨息,生安则政宁,此南面之要道也。” 他认为冉雍的治理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功业,而注重百姓的情感与生计,这种务实精神正是长治久安的关键。?

十六、教育场域中的南面雏形?

冉雍在孔门求学时,便已展现出治理才能的端倪。《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冉有说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而冉雍虽未明言,其平日言行却显露 “为政以德” 的倾向。孔子曾特意让他主持 “杏坛讲学” 的后勤事务,他不仅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根据弟子的特长分配任务:“敏于言者司赞礼,讷于言者司洒扫,各尽其才,各安其位。” 这种知人善任的能力,正是 “南面” 者的重要素养。?

孔门的 “四科” 中,冉雍列于 “德行” 科,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并称。德行科的培养,注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连贯训练。据《孔丛子?杂训》记载,孔子曾让冉雍模拟处理 “邻邑争水” 的案例,冉雍提出 “筑堤分流,各立水规,设官监守” 的方案,既解决了争端,又建立了长效机制。孔子评价:“雍之所言,非独解一时之困,乃谋百世之利也。” 这种立足长远的治理思维,远超同辈弟子。?

十七、水利工程中的南面智慧?

冉雍在卫国为官时,曾主持修建 “淇水堰”,这一工程在《水经注?淇水》中留有记载:“淇水东流,经雍堰,相传为冉雍所筑,分灌两岸田千余顷。” 当地出土的汉代《河渠书》竹简记载,该堰采用 “鱼嘴分水” 设计,将淇水分为两支,“旱则引灌,涝则疏泄”,其技术原理与后世都江堰有相似之处。?

修建过程中,民工曾因 “劳役过重” 心生不满。冉雍没有强制施压,而是 “亲至工地,与民工同食,问其疾苦”,随后调整方案:“五日一休,增其口粮,设医帐疗疾。” 他还将工程进度与农时结合,“麦收期间放归半月,待农毕复役”。这种体恤民情的调度,让工程提前三月完工,百姓 “立碑颂之,曰‘雍堰润我田,慈母育我子’”。?

十八、司法实践中的南面尺度?

河南汲县出土的西晋《竹书纪年》残卷,记载了冉雍处理的 “盗牛案”:“卫有民盗邻牛,雍问其故,曰‘母病,无钱延医’。雍叹曰‘盗不可恕,其情可悯’,判‘罚劳役三月,代邻耕作,牛归原主,另赠药钱’。” 这种 “法情兼顾” 的判决,打破了 “刑不可赦” 的僵化思维。?

《孔子家语?刑政》记载,冉雍主张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并非绝对,而是 “大夫犯礼,犹庶人犯刑,皆当惩戒,只是方式有别”。他在卫国修订的《刑书》中规定:“贵族犯法,削其采邑;庶民犯法,量罪定刑;老幼废疾,减其刑三分之一。” 这种 “贵贱异刑而罚当其罪” 的原则,体现了朴素的平等思想。?

十九、商业管理中的南面思维?

卫国都城濮阳是春秋时期的商业重镇,冉雍在此推行 “市易法”:“设市官,定物价,禁欺行霸市,立‘公平秤’‘标准斗’。”《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此法实施后,“濮阳商贾云集,货物流通,税入倍于往年”。?

他还特别保护 “小商小贩”,规定 “大贾不得强占小市,月租减三成”,并设立 “赊贷处”,“贫民贩货者,可贷本钱,月息不过一分”。当地出土的 “市楼铭文” 记载,有商贩为感念其德,“集资建‘雍亭’于市中,置鼓以警欺诈”。这种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商业活力的智慧,展现了 “南面” 者对经济规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