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守亲志远:传统孝道的当代思辨(6 / 8)
了生动实践。
在税收政策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子女照顾父母。例如,日本对与父母同住或居住在父母附近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国部分城市也在探索类似政策,如对赡养老人的家庭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上给予更高额度,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子女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场所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的养老压力,为孝道文化的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六、科技赋能下的孝道新形态
(一)智能设备的亲情桥梁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为远程尽孝搭建了新的桥梁。“银发智能管家” 系统在上海试点应用,该设备集成了健康监测、语音提醒与代际沟通等多种功能。独居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自动同步至子女手机 App,并发出警报。有位老人深夜突发心率过快,智能手环及时将数据传输给远在外地的子女,子女迅速联系社区医生上门处理,成功避免了一场危险。
此外,系统内置的 “智慧劝说库” 也颇具特色。当子女发现父母存在不健康生活习惯时,可一键发送定制化劝导语。比如,检测到老人久坐时间过长,系统会自动生成温馨提示:“爸,您坐了很久啦,起来活动活动,走两圈活动下筋骨,对身体好呢!” 这些充满温情的话语,既达到了劝说目的,又不会让老人产生抵触情绪。更贴心的是,智能管家还具备语音聊天功能,老人只需说出指令,就能与子女进行视频通话,操作简单便捷,深受老年群体喜爱。
(二)虚拟技术的情感延续探索
元宇宙平台 “孝亲空间” 的出现,为孝道文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用户可以通过 AI 算法创建虚拟父母形象,系统能够根据父母生前的照片、视频、语音等资料,模拟出父母的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甚至表情神态。海外留学生小张利用该平台,每周与 “虚拟父亲” 进行茶道对谈。系统根据他父亲生前喜好,设置了不同的茶道主题,从茶叶品鉴到茶具历史,让小张仿佛回到了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孝亲空间” 的 “历史重现” 功能更是引发强烈反响。用户上传老照片、视频后,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沉浸式家庭回忆场景。一位女士通过该功能,重现了儿时与父母一起过春节的场景:熟悉的老房子、热闹的年夜饭、温馨的拜年画面,让她在虚拟世界中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虽然虚拟技术无法完全替代真实的陪伴,但在时空受限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情感寄托和延续的新方式,也让孝道文化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表达形式。
(三)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尽孝服务
支付宝推出的 “孝老指数”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指数通过分析用户为父母购买生活用品、预约医疗服务、缴纳水电费等行为,结合消费金额与频率,生成个性化的尽孝评估报告。用户不仅可以查看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尽孝排名,还能获得系统推送的个性化建议。例如,“您为父母购买降压药的频率低于 90% 的用户,建议设置购药提醒”“近期未为父母安排体检,可点击预约附近医院” 等。
某连锁药店与支付宝合作,推出 “孝心折扣” 活动。用户孝老指数达标后,在购买药品、保健品时可享受专属优惠。这一举措不仅激励了子女更加关注父母健康,还形成了商业向善与孝道传承的良性互动。此外,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根据老人的购物偏好推送适合的商品,根据健康数据推荐养生食谱等,让尽孝变得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