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进退有仪:孔子言行中的处世之道(7 / 19)
辑漏洞 —— 王先生的观点主要基于文献资料,但忽略了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面对这种情况,小李没有因为王先生是行业前辈而回避问题,而是在研讨会的提问环节,恭敬地说:“王老师,您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深受启发。不过,在我的研究中,发现有几份考古报告中的实物证据,似乎与您的观点存在一些差异,我想向您请教一下,这些实物证据是否可以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呢?”
王先生听完小李的提问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对小李的独立思考能力表示赞赏。他笑着说:“小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在研究时确实忽略了这些考古证据。学术研究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交流、碰撞,才能不断完善。我们之后可以一起深入研究这些考古证据,进一步完善这个观点。”
在王先生的指导下,小李与王先生合作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将文献资料与考古证据相结合,对那个历史事件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小李的做法,正是 “訚訚如也” 在学术领域的体现 —— 对前辈保持谦逊,认真学习前辈的学术成果;同时,保持独立思考,敢于对前辈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在交流与碰撞中推动学术的进步。
3. 家庭生活与长辈相处:孝顺恭敬与理性沟通的统一
在家庭生活中,长辈作为家庭的长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长辈相处时,需要践行 “訚訚如也” 的智慧 —— 既要孝顺恭敬,尊重长辈的生活习惯和人生经验,又要在观念存在分歧时,以理性的方式与长辈沟通,避免因盲目顺从或激烈对抗而影响家庭和谐。
大学生小王在毕业后,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问题。小王的父母希望他能回老家考公务员,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是 “铁饭碗”;但小王却对互联网行业充满兴趣,希望能去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面对与父母的观念分歧,小王没有与父母激烈争吵,也没有盲目顺从父母的意愿。他首先认真倾听了父母的想法,对父母的关心表示理解和感谢:“爸妈,我知道你们希望我考公务员,是为了我好,担心我在外面工作辛苦,没有保障,我特别感谢你们的关心。”
随后,小王向父母详细介绍了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爸妈,我在大学期间就一直在学习互联网相关的知识,还在互联网公司实习过,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前景。我知道去一线城市工作会很辛苦,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想趁着年轻,为自己的理想拼一把。而且,现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只要我努力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很大,不一定比公务员差。”
为了让父母更放心,小王还将自己实习期间的工作成果、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报告等资料拿给父母看,耐心地解答父母的疑问。经过多次理性的沟通,小王的父母逐渐理解了小王的想法,最终支持了他的职业选择。小王的做法,正是 “訚訚如也” 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 对长辈保持孝顺恭敬,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同时,在观念分歧时,以理性的方式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四)“訚訚如也” 的核心:“敬” 与 “立” 的辩证统一
“訚訚如也” 的核心,在于实现 “敬” 与 “立” 的辩证统一 ——“敬” 是对上位者的尊重,包括对其地位、学识、经验的认可与敬畏;“立” 是对自我的坚守,包括对自己的原则、主张、人格的维护与坚持。二者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在与上位者的交往中保持谦逊的态度,汲取他人的智慧;只有坚守自我,才能在与上位者的交往中不迷失方向,实现自己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