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狡兔三窟(8 / 9)
后实施炮击。
晚上返回营地还要进行理论学习跟加强,那些本就没什么基础的预备士官、预备军官,捧着书本已经想死了,被罚去擦炮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至于技术难度更高的钟馗,那就更惨了。
虽说杨锋从保安团调来了一批熟练的飞行员,可董玉楼还是没有放弃培养后备种子,他好不容易从陶泽手里挖来一批识字的、会算数的新兵种子选手,然后就开始了对他们的……栽培。
上午体能训练
下午跟机观摩
晚上理论学习
问题是飞行员不是那么好当的,董玉楼要来200人,一旬就淘汰了六成,一个月下来就只剩下22个了。
不甘心的董玉楼又拎上来8个,勉强才凑成了一个新手排的的规模。
当然了,机修兵这边更惨,因为要求懂数学、懂机械,并且还要有经验的积累、有强大的动手能力。
三王山过来的机修兵,那水平自然是没得说,只不过一带这些新兵土地,众人就马上被气的翻白眼、狂挠头,逼得董玉楼出面不停的请他们喝酒、散烟。
不过言归正传,在各位主官的疯狂努力下,五万新兵已经很有样子了,旅部乐观的估计,纯粹的新兵部队,战斗力应该有老部队的不成。
如果给新兵部队再配上30%的老部队军官,不少于10%的老兵,那么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就可以达到老部队的七成。
任何真正懂军事的人都明白,这个数字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
它意味着铁背旅实际上已经可以随时拉上去了,只要打一仗高强度的大战,这些新兵就会彻底蜕变为宝贵的老兵。
谁知杨锋听了还是感觉有点欠缺,于是就招来廖莎,耳语几句叫她先去准备。
会议继续往下进行,杨锋又问了问军委会的命令与重兵防线上的布置跟调整。
老麦还在上岛岛上纵横。
老滑头则是在三韩持续空袭。
随着经济的困顿,盟军对日本的进攻实际上在放缓。
如此一来指望山城国府组织对日猛攻,基本上就是不可能了,军委会现在就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停的加固防线,至少要把日军堵死在京津一线。
至于什么光复关外,口号喊得山响,实际动作全无,这种态度反映在重兵防线上,那就是高级军官懒散、中级军官郁闷、底层士兵迷惘。
只不过在所有的防线部队中还有铁背旅这个奇葩,不挖战壕机动防御,顿时就让杨锋变成了最大的另类、最大的出头鸟。
左右同袍部队是一边羡慕、一边诋毁,幸亏铁背旅自成体系,并不怕别人的疏远,而军委会也急需铁背旅的镇场,所以对美械、物资方面也罕见的没有吝啬。
到这一分钟为止,铁背旅被默许的五万扩编,已经拿上了黄油枪、坐上了吉普车,并且身边有谢尔曼壮胆,背后有101撑腰。
在半空中直升机窜来窜去,哚哚哚的螺旋桨声一响,其他国军也就只剩下眼红的份了。
一直听到这里,杨锋才面色缓和的点了点头。
“日军那?有没有主动进攻的迹象?”
“报告,侦察营可以确定,完全没有。”
“哦?”
“部队没有集结,物资没有集中,车辆载具无异常调动,就连中高级军官的活动都没有丝毫的异常。”
李伯谦中气十足的回答,他可是很少来旅部参加会议,今天也的确是凑巧了。
当杨锋看着李伯谦黝黑的面容,心中也是一阵钦佩。
要说铁背旅内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恐怕众人会争的你死我活,但是说最辛苦的那肯定是侦察营莫属。
一年365天,侦察营至少有300天在外面,不是训练就是执行任务。
这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