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大势(3 / 4)

加入书签

叶护可汗聚集起来的残部。

    战事过后,便是逼迫西域各国效忠于突厥王庭,而且他认为,不应该寄希望于唐人的帮助。

    在这个问题上,王庭中的突厥贵族的意见并不统一。

    有很多贵族觉得西方汗对战事太过乐观,突厥王庭离西域路途遥远,如果阿史那求罗一意孤行的话,很容易走上当年射贵可汗东征的老路。

    如今突厥王庭跟唐国交好,为何不能让唐国出兵,共同夹击西突厥?那样一来,定是胜算大增。

    战后无非就是给唐国一些好处而已……

    此类建议在突厥王庭中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并非是少数意见,西域对突厥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突厥贵族们看重的其实不是西域的战略作用,大部分突厥人心目中也没有这个概念,更不在乎什么功业不功业的。

    他们只是单纯的垂涎于西域的财富,那是流着奶与蜜的天神赐福之地,这个概念在他们还在漠北为柔然人打铁的时候,就已经深植于他们的脑海之中了。

    这种强烈的主观欲(和谐)望如今终于能化作行动,让突厥王庭,乃至于突厥各部,尤其是西方诸部出奇的团结在了一起。

    所以说只是在行动细节上有所分歧罢了。

    较真一下的话,向外扩张的前期,大突厥主义正在重新成为突厥人中的主流思想,只不过其中谨慎的人不愿意看到突厥东西两部流血厮杀的时候,却让唐人旁观,甚至坐收渔翁之利。

    他们主张联合唐国,让唐国从侧翼牵制住西突厥,哪怕在战后分出一部分利益给唐国,也不能让唐国成为一个旁观者。

    从这一点看来,突厥贵族中的精英们并不愚笨。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即便此次出兵有所挫败,唐国参战的话,也能让西突厥和唐国交恶,大不了就是回到之前三方相持的状态罢了。

    而阿史那求罗对此嗤之以鼻,他问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唐国如果出兵参战,先不论最后唐国要分得多少战利品。

    就说如果唐国在东西突厥决战之时,先偷袭占领了碎叶川,或是逼得统叶护投唐,到时该怎么应对?

    这种争论没有任何结果,都是预设性的问题,即便是换了大唐朝中的臣下们,估计也无法统一意见。

    …………

    太阳西斜,草原上变得昏黄了起来。

    贵族们陆续出了汗帐,脸色凝重者居多,和唐人的会盟给突厥贵族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南边传来的消息并不美好。

    唐国正在调动他们的勇士,各种或真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