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行军(二)(3 / 4)

加入书签

图。

    …………………………

    第二天清晨,晚间的薄雾渐渐散去,呜咽的号角声响起,战士们开始整理行装,骑上战马在将领们的率领之下陆续南行。

    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好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在等着他们,可突厥人打仗就是这样,拥有战马的他们并不害怕这种长途行军。

    而且西方汗的部众们大多都经历过两年多以前那场残酷的战事,他们在草原上和强大的敌人周旋了数月之久。

    经过那样的磨练,这点路程并不算什么,只是和那一次不同的是,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足够驱动他们去作战的强而有力的理由。

    若是对于南边的军伍而言,突厥人已经犯下了很多大忌,可对于突厥人来说,这些都很正常,草原部族从匈奴,柔然开始一直秉承的战术就是能打则打,能拖就拖,不胜则逃,胜则狂追的战略战术。

    他们的战争词典中很少有毕其功于一役这样的词汇诞生。

    ……………………………………

    三万多人的骑军,卷起漫天的烟尘,在震天动地的马蹄声中不急不缓的渐渐南行,踏过秃尾河,便离开了榆林郡进入到了朔方郡。

    不久以前,这些地方都是隋人的土地,据说最盛时朔方郡的人口在四十多万人,可如今大多都已南迁,这还是李渊施行的仁政之一,帮助孤悬于外的百姓迁入到了长城以内。

    而在大业年间,只一次北巡,朔方,榆林的百姓就锐减了三分之二,大部分都在皇帝北巡之后逃难去了。

    在隋末战乱期间,郭子和等成为榆林,朔方等地最大的祸患,他们有如马匪般纵横来去,抢夺百姓的资财和粮食以及壮年男子。

    后来还是因为生计的问题投唐,这激怒了给他封官的突厥人,于是派兵来斩杀了郭子和,这真是一笔糊涂账。

    而当年为表示不再与突厥为敌,李破还派了五百兵来意思了一下。

    所以如今不论是榆林郡还是朔方郡,皆已没了多少人烟,换句话说,从西到东,长城沿线的前隋领土皆已丢失殆尽,很多地方都成为了无主之地。

    一些还有人居住的村庄,坞堡都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化为了平地,也顺便夺走了这些地方最后一些生机。

    第二日晚间,大军行至岩绿城,这座匈奴故都在大业年间经过了修缮,作为杨广北巡很重要的一站,征发民夫四万余众,修了三个月,勉强让这座城池恢复了旧观。

    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孤城略显破败,却成了突厥人歇脚的地方,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岩绿城内外还有一些人在,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