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九章 湖广(3 / 3)
>“至于廖应登,虽说是安庆总兵,可其驻地却在桐城,因其与安庆巡抚不和,安庆巡抚一直不予调拨粮草,而其总兵之位,又是马士英请旨增设,一切仰赖马士英,南都方面竟无法直接调动,唉。”
说到这里,杨朝进又是长叹一声。
杨振对他所说的事情,有些已经知道,但有些却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事关关内的形势变化,杨振实在难以做到真正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侯督师呢?还有他从汝宁府带走的兵马,到底去了哪里?”
“侯督师在十二月初即去了滁州。”
“滁州?”
在方光琛写给杨振的长信里,虽然报告了许多关内战场以及战后的事情,但是却没有提及侯恂奔滁州的事情。
显然,这是因为方光琛当时也不知道这一点。
由于眼前没有舆图,杨振一时也不知道滁州具体在哪里,但是从他的后世记忆里,他隐约知道滁州距离南京依然不远了。
看来侯恂在汝宁府属实是受到了惊吓,逃出汝宁府后,这一口气跑得可真够远的,恐怕就差渡江跑到南京去了。
想到这一点,杨振忍不住问道:
“侯督师在汝宁府损兵折将,汝宁府失陷后他一路跑到滁州避难,圣上和朝廷是如何处置的?”
在杨振看来,按照以往惯例,侯恂这个文官在失陷城池后逃亡,就算不倒大霉,估计也得罢官雪藏一阵子了。
按照杨振了解的原时空的“时间线”,这个时候该孙传庭加兵部尚书衔出任督师了,是以有此一问。
但让他意外的是,这一次朝廷竟然没有处置侯恂。
“处置?如今天下板荡,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汝宁府城虽然失陷,但城内崇王府众宗亲与百姓数万人,被带出城,突围东走,也算有失有得。况且,其帐下尚有三总兵随行听令,又盛传其能号令约束左良玉大军,这样的国之重臣,朝廷岂会轻易处置?”
杨朝进的语气之中,明显带着一丝戏谑,也带着几分无奈,显然他也清楚崇祯皇帝处置文官,多数时候也是要看人下菜碟的。
同样的事情,放在别的人身上,不死也得掉层皮,可是只要你手里还有朝廷看重的东西,你就死不了。
有时候不仅死不了,而且还能借力更上一层楼。
“对侯督师,朝廷不仅没有任何处罚,而且还因其能在数十万贼军围城之际冒死入城救援,又能在孙传庭、左良玉大军溃败之际,抓住时机突围而出,还带出了崇王府众宗亲与汝宁数万军民百姓,而得到满朝赞誉。
“咱家离京前,为应对湖广危急,圣上已有旨意,命侯恂总制应天、凤阳、安庆、河南、四川剿贼军务、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加任湖广总督,继续督师剿贼。其所上奏疏一律允准施行,圣眷之隆,已堪比杨阁部在世之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