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零章 左右(3 / 3)

加入书签

放慢进军的速度,不得孤军深入。

有鉴于此,祖大寿、杨国柱与祖大弼所部人马,于当晚背靠长勇堡,合兵驻扎在那里,直到十六日中午洪承畴亲率后军大队人马抵达长勇堡,他们才再次往北行进。

十六日下午申时左右,祖大寿、杨国柱、祖大弼等人率领浑河左岸的左右路前军,合兵抵达沙岭墩一带。

驻防沙岭墩的清虏,约有三四个牛录,他们并不与祖大弼的先锋人马接战,而是在对峙了一阵之后,纵火烧毁了沙岭墩的营寨,撤出了以沙岭墩为中心的营盘。

祖大寿、杨国柱他们考虑到沙岭墩一带,已经距离盛京城越来越近,怕中埋伏,所以没有派人追击,只往盛京方向派出了大批巡哨警戒。

杨国柱心中有所不安,怕杨振孤军冒进,所以在沙岭墩以东扎下营盘之后,迅速派人往东,联络了已经抵达附近河段的严省三,并从那里过河,将两日来浑河左岸的战况通报给了杨振。

当天傍晚,来自杨国柱方面的军情消息,让本来大感顺利的杨振重新变得疑神疑鬼甚至忐忑不安起来。

他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洪、祖所指挥的左路军在五月十五日遭遇的“败绩”,事实上那也不算真正的败绩。

毕竟出现在盛京城西南方向六十多里外的那支两黄旗马甲兵,并没有击溃祖大弼他们率领的左路军前军先锋队伍,而且双方互有损失。

甚至最后的结果,也是清虏马甲兵败逃而去,而不是左路军前军出现溃逃。

也就是说,左路军前军虽然遭遇了一些“挫折”,损失了数千人,但是对于从浑河左岸进兵盛京城的累计小十万人马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

杨振之所以有些忐忑不安,主要是因为左路军在浑河左岸所遇到的反击,使他突然意识到,多尔衮和留守盛京的八旗上层权贵们,貌似并没有像他一开始判断的那样采取收缩兵力、死守盛京的策略。

如果左路军在浑河左岸遭遇了反击,或者埋伏,那么为什么他所率领的右路军,会在浑河右岸一路顺利呢?

难道是因为多尔衮更担忧浑河左岸洪承畴、祖大寿指挥的辽西各部兵马?

要不然的话,难道是多尔衮相信盛京城东南的所谓浑河“天险”,真能够挡得住来自辽阳城方向的金海镇明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