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零章 声望(2 / 3)

加入书签

官吏,劫掠商旅,到最后人相食。

整个地区的人口十成没了八成,除了少数几座城池之外,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方圆百里的无人区,损失之大,难以估量。

这一世,有了杨振的干预,情况当然要好得多了。

不仅一批地主豪强和不少占山为王的流民头子,以及他们队伍,被登莱援剿先遣军所收编,大大减少他们祸害百姓的机会。

而且大批四散逃荒、流离失所的贫民百姓,作为灾民被凤阳总督府引导输送到了登莱援剿先遣军建立的几处难民营中,得到了一定的救济。

虽然登莱援剿先遣军的救济,充其量也只能保证不让灾民们大面积饿死,但是登船出海,移民别处,然后分田分地,过上“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依然激励着以徐州为中心的四面八方的灾民、饥民蜂拥而来。

这个情况,对于急需大量人口来填充新收复地区的金海镇方面而言,除了救济的压力空前巨大之外,总的来说算是一件“好事”。

不论是杨振本人,还是已经吃到移民屯垦甜头的征东军和金海镇下属各路总兵府,对此都持支持的态度。

但是问题在于,金海、登莱二镇各路水师船队的运载能力实在有限,根本难以满足各处救济营、难民营里灾民大批量运送出海的需要。

尤其是三月里杨振带着金海南路水师团营再次北上开战之后,来往于淮安府北部沿海和清川江口、大同江口的船只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

这就导致大量黄淮灾民长时间滞留在海州、赣榆沿海的救济营里,没有办法及时输送出去。

随着登莱巡抚方一藻率领大批军队南下,徐州、海州周边地区的官军力量锐减,这个时候云集此地的大批灾民饥民长时间得不到妥善安置,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引发大乱。

而一旦在这个地方爆发民乱,不仅徐州、淮安等城必受波及,而且整个北方漕运恐怕也将再次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种危险局面,方光琛只能借助自己总镇府总谘议的身份,一边不断写信给旅顺口的协理营务处请领粮饷补给,一边干脆亲自领着那些在海州附近救济营里已经排队等候很久的大批“准移民”队伍北上了。

其实,事情只要动起来,其他人就能看到希望,而只要能看到希望,多数人就不会铤而走险。

就这样,善于揣摩人心的方光琛带了一个营的留守人马,半是陪同、半是押解的带着大批排队等候船队到来的三千六百户准移民们,一路经过日照、诸城、安丘、潍县,于三月二十八日午后时分,抵达了莱州吴朝佐、吴有性救济营的“大本营”。

也就在当天晚上,方光琛跟在潍县的“登莱西路”总兵吴朝佐等人一起,收到了来自登州府特意公开知会的消息——杨振率领金海镇兵马收复辽阳城并斩首孔有德父子,并将孔氏父子首级传首登莱镇,目前已达登州,几日后就要送到莱州府示众七日。

想当年,孔有德发动兵变后,回师登莱,率先攻击的府城就是莱州,曾经祸害莱州府很长时间,莱州百姓同样对其恨之入骨。

如今,杨振将孔氏父子斩首,等于为许多人报了仇,尤其要传首示众七日,更是大大解了很多人心中怨气。

因此,消息传来,莱州百姓几乎是奔走相告,短短一两天里杨振的声望在这个原本并不怎么显着的地方就变得妇孺皆知了,都知道是总兵官杨振替他们报了仇。

当然了,面对这些消息,莱州府这边也跟海对岸的金海镇一样,都存在着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问题。

就在莱州府城内外许多人欢呼庆祝孔有德终于授首的时候,方光琛却敏锐意识到,杨振收复辽阳城的意义非同一般,而且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这些年来,杨振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