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刑场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议论(2 / 3)

加入书签

邃,只是默默摇头,并不参与争论。他或许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何一个女子会变成“玉罗刹”?朝廷的“秩序”是否真的完美无缺?那些被何玉凤所杀的权贵,又是否真的清白无辜?但这些念头,他只敢藏在心底,面对刑场的肃杀和周围人的激昂,他选择了沉默。他看着那具裸尸,仿佛看到了一个被时代扭曲、被体制吞噬的牺牲品,眼神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更有甚者,会低声吟诵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虽是借用,但也隐晦地表达了对何玉凤某种程度上的“悲剧英雄”式的定位。他们对何玉凤裸尸的指指点点,更多是带着一种审视历史的目光,分析其成败得失,而非简单的恐惧或快意。

三、曾受何玉凤帮助者:隐秘的悲痛,无声的祭奠,以及对未来的惶恐

人群中,有一些人显得格外沉默,甚至有些形迹可疑。他们可能是曾经受何玉凤恩惠,或是其“义举”间接受益者。

一个面色黝黑的汉子,身材魁梧,双手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他曾是某个被恶霸强占了田地的农民,是何玉凤出手杀了恶霸,帮他夺回了生计。此刻,他混在人群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微微颤抖的身体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他不敢看那具裸尸,因为每看一眼,内心的愧疚与悲痛就加深一分。他想喊,想为她说句公道话,但他不敢。他知道,在这里,“玉罗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恶魔,任何为她辩护的言语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他只能在心中默念:“何女侠,谢谢你……一路走好……”他会偷偷观察那些对裸尸指指点点、唾骂不止的人,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却又无能为力。他看到有人朝裸尸的方向吐口水,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寡妇,低着头,用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肩膀微微耸动。她的丈夫是被一个贪官诬陷致死的,是何玉凤取了那贪官的首级,为她丈夫报了仇。她此刻心如刀绞,既有失去庇护的恐惧,也有对恩人的深切哀悼。她不敢流露出任何悲伤的情绪,只能将孩子抱得更紧,仿佛那是她唯一的依靠。她对何玉凤的裸尸,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与痛惜,那不仅仅是一具尸体,更是她全家的救命恩人。她会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悄对着刑场的方向,深深鞠一躬,这是她唯一能做的祭奠。

这些人,是刑场中最痛苦的一群。他们背负着秘密,承受着巨大的情感压力。他们对何玉凤的评价是完全正面的——她是“侠女”,是“恩公”,是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她的死,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意味着灾难的开始。他们对何玉凤裸尸的“指指点点”,只存在于内心深处,充满了敬畏与不舍。

四、曾受何玉凤迫害者:大仇得报的快意,深入骨髓的恨意

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曾被何玉凤伤害过的人,或是其亲友。

一个穿着体面,但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中年男子,此刻正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是某个被何玉凤灭门的小吏的远房亲戚,当年侥幸逃脱,脸上的刀疤就是拜何玉凤所赐。“死了!她终于死了!哈哈哈!苍天有眼啊!”他几乎是歇斯底里地笑着,眼泪却流了下来,那是积压了多年的恐惧、仇恨与痛苦在这一刻得到宣泄。他会毫不避讳地指着那具无头裸尸,对着身边的人讲述何玉凤当年的“暴行”,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刻骨的恨意。“你们看!这就是恶有恶报!让她再狂!让她再杀!现在连头都没了!活该!”他甚至想冲上前去,对着裸尸再踏上几脚,以解心头之恨。

还有一些商家,或许因为不肯向何玉凤缴纳所谓的“义捐”而被打砸抢烧,损失惨重。他们此刻也站在人群前排,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下好了,生意能做安稳了。”一个掌柜模样的人抚着胡须,语气中带着轻松,但眼神依旧警惕。他们对何玉凤的评价是彻头彻尾的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