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铁血与犁铧——女将军们的双重使命(2 / 3)
,还能找到一些与“娘子军”、与“铁血”和“犁铧”相关的痕迹。
二:古道西风,偶遇“玉面阎罗”
离开了高墙耸立、规矩森严的长安城,李承乾只觉得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自由起来。他化名“李乾”,扮作一个游学的书生,身边跟着两个同样是书生打扮的暗卫——阿南和阿北。两人身板结实,眼神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他们沿着渭水西行,一路晓行夜宿。李承乾刻意避开官道驿站,专挑乡间小路行走。他看到了真正的农田,看到了农夫们在田埂上辛勤劳作的身影,看到了村庄里袅袅的炊烟和孩童们嬉戏的笑脸。他也看到了贫瘠土地上人们脸上的愁容,看到了因徭役而分离的家庭,看到了路边残破的土地庙和祈雨的香火。
这些鲜活的景象,远比奏折上的文字来得震撼。他开始理解自己颁布均田制、轻徭薄赋的良苦用心,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犁铧”的分量。没有这坚实的土地和辛勤的耕耘,所谓的“铁血”守护,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一日,他们行至雍州地界,靠近终南山麓。山路崎岖,天色渐晚,眼看就要寻不到宿处。正在焦急之时,前方山道拐角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呵斥声。
李承乾三人连忙避到路旁树林中。只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位女子。她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一身利落的青色劲装,腰间悬着一柄弯刀,虽未着甲胄,但眉宇间自有一股凛然的英气。她容貌清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秀美,但眼神却异常冷冽,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
在她身后,跟着十几个精壮的汉子,都骑着马,气势汹汹地追赶着前面几个狼狈逃窜的身影。
“站住!你们这些盗马贼!竟敢偷到‘玉面阎罗’柳夫人的头上来!”女子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玉面阎罗”?李承乾心中一动。这称呼倒是奇特,既有“玉面”之美,又有“阎罗”之威。
那几个盗马贼显然已是强弩之末,慌不择路,其中一人慌不择路,竟朝着李承乾他们藏身的树林冲来。
女子眼神一厉,手腕一翻,不知何时多了一张小巧的弩箭,“咻”的一声,正中那盗马贼的小腿。
“啊!”盗马贼惨叫一声,摔倒在地。
其余几人见状,更是魂飞魄散,但很快也被随后赶到的汉子们一一制服。
女子勒住马缰,翻身下马,走到那几个被捆绑起来的盗马贼面前,目光如电,冷冷扫视。
“说!是谁指使你们的?为何要偷盗我柳家庄的战马?”
盗马贼们瑟瑟发抖,有一人颤声道:“柳……柳夫人饶命!我们……我们只是路过,见那些马匹神骏,一时糊涂……”
“糊涂?”柳夫人冷笑一声,蹲下身,一把揪住那说话人的衣领,“我柳家庄的马场,防卫何等森严?你们几个三脚猫功夫,若非有人内应,或是熟悉地形,如何能得手?快说!否则,我这‘阎罗’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她的声音并不高,但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煞气,让几个盗马贼脸色惨白。李承乾在树林中看得清楚,这柳夫人虽为女子,但其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常年在军旅或类似严苛环境中磨砺出的干练与狠辣。那眼神,绝非寻常乡野村姑或富家主母所能拥有,那是真正见过血、杀过敌的人才会有的眼神——属于“铁血”的印记。
就在这时,一个汉子上前禀报:“夫人,清点过了,被盗的五匹战马都追回来了,只是有两匹受了些轻伤。马场那边,老王头被打晕了,已派人送去医治,内应……还在追查。”
柳夫人点点头,站起身,沉声道:“将这些人带回庄里,严加审问!务必查出幕后指使!另外,加强马场和庄子的戒备,最近不太平。”
“是!
↑返回顶部↑